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一帶一路、紀念抗戰勝利、深化改革、四個全面、科創智庫、國際法治與國內法治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張建平:“一帶一路”是中國首次成功倡議的新興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平臺】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研究員張建平指出,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受到一帶一路國家的熱烈歡迎。這份愿景與行動的出臺可謂是國際社會和國內各地期盼已久,從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等方面系統地說明了“一帶一路”的合作主張、合作內涵,合作方向和任務。
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浪潮推動下,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下,未來中國要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都迫切需要實施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不僅向東開放,也要向北、向南、向西開放;不僅要對亞太開放,更要向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開放。從全球看,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新的制造業中心和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家,我國的可持續增長與發展對于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也至關重要。特別是沿線國家對搭上中國經濟增長的快車、分享中國的大市場、由中國幫助解決基礎設施發展的障礙有強烈愿望。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構想是一個成功的國際區域合作戰略倡議,而不僅僅是中國的戰略,這就意味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事,是沿線所有國家的共同發展愿望。強調倡議,可避免讓很多“一帶一路”的伙伴對中國產生不必要的猜疑。
摘編自《中國發展觀察》
【余愛水:紀念抗戰勝利是為了永遠勝利】
北京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余愛水少將認為,紀念抗戰勝利,就是為了始終牢記和更加深知這段歷史,不要忘記那場戰爭給中國、給世界帶來的巨大災難和用無數鮮血生命、極大代價換來的勝利成果,不斷提醒國人和世人警惕歷史悲劇重演,充分看到戰爭威脅依然存在,充分做好防范戰爭、打贏戰爭的準備,使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成果得到維護鞏固,使中華民族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順利實現偉大復興。共產黨的引領、國共共同對敵、發動人民戰爭、世界統一戰線是70年前中國抗戰勝利的原因;日本的失道寡助、戰略大錯、殘忍至極、遠征無依注定其失敗的必然性。只有擁有超強的意志、超強的重器、超強的國力、超強的治理、超強的合作,才能永遠保持勝利。
摘編自光明網【蔡昉:靠深化改革提高潛在增長率】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表示,瞄準改革紅利明顯的領域,增強改革的穿透力,可以從諸多方面挖掘潛力,提高近期和未來的潛在增長率。根據測算,如果一系列重要領域的改革得以及時推進,從而達到增加近期和長期勞動力供給、提高人力資本和改善全要素生產率等效果,綜合的改革紅利將是可觀的,預測在2016—2020年期間平均每年可以將潛在增長率提高1.5個百分點。我們以增加勞動力供給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例,討論兩個重要領域的改革。首先,戶籍制度改革可以在短期內迅速增加勞動力供給。其次,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重,關鍵在于創造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
摘編自《光明日報》
【楊克勤:著眼“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楊克勤認為,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著眼“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握好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按照中央戰略部署協調推進依法治國。
把握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總抓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二、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各級領導干部的法治素養、法治信念和法治能力關乎法治建設進程和目標實現。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就抓住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牛鼻子”。領導干部要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執行法律,帶頭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領導干部要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法律的敬畏轉化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
摘編自《人民日報》
【洪民榮:科創智庫是營造科創軟實力的重要抓手】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研究員洪民榮認為,科創中心是創新要素或創新成果集聚的結果。國內外經驗表明,科創中心的形成大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實體型科創中心,以企業或園區為主體,奠定其影響力的核心是產品創新或產業創新。另一種方式是制度型科創中心,以行政區域為載體,將城市甚至國家打造為科創中心,其影響力支點在創造能夠充分吸引創新的環境或生態。因此,決定這種科創中心影響力的不僅是科創硬實力,也表現為依托科創環境所形成的科創軟實力。
因此,對于以城市為主體的科創中心來說,取得全球影響力的因素不僅在于通過產業升級與轉型形成的科創硬實力,提升科創軟實力同樣非常關鍵。科創智庫則是營造科創軟實力的重要抓手。科創型專業智庫是指以科創活動為直接對象,進行戰略研究、決策咨詢、專業服務、國際交流、價值創造的專業機構,其對象既包括政府和社會,也包括企業和自然人,作用是通過服務促進科創活動的形成、擴散、應用、傳播和價值最大化。
摘編自《文匯報》
【趙駿:國際法治與國內法治的互動具有雙向性】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趙駿指出,法治能夠維護安全,促進公正,有助于人類提升和諧秩序,亦是適合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治理方式。全球治理所依賴的法治,既包括國內治理所依托的國內法治,也包括管理跨國事務或應對全球性問題的國際法治,而且兩個層級的法治相互作用。國際法治與國內法治的互動具有雙向性。一方面,國際法治的發展不斷影響著各國的國內法治,比如各國通過修訂相關法律法規以符合國際法治的要求。另一方面,各國也通過正向(加入、遵守、非自愿違約等)與反向(游離、有意違約、退出等)等方式參與國際制度,將自身的訴求、經驗和成果,輸往國際法治。以國際投資法為例,國際法治在此場域的載體為大量的雙邊投資協定和一些習慣國際法。一方面,為了遵循國際法治的要求,各國需要對國內的立法、執法、司法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完善。另一方面,國內法治中的優秀成果也不斷被移植至國際法治的載體中。比如,公平公正待遇原則核心要素(正當程序、保障合理期待、穩定且可預期的法律與商業環境、透明度、善意)的凝練即源自國內法治之智慧結晶。當然,法治互動并非簡單的直線往返,而是通過一定的溝通機制,周而復始形成循環,呈現出螺旋形的上升趨勢,互動的水平不斷提高,互動的空間不斷拓展。
摘編自《光明日報》
(光明網記者李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