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進入到相持階段后,面對日本對國民政府采取的誘降方針,以及國民黨愈演愈烈的反共摩擦,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適時提出了“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三大口號。在各抗日根據地內,中國共產黨實行三三制政權和減租減息等政策,盡可能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日,努力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全民族抗戰??梢哉f,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由于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倡導、努力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才得以建立和堅持下來。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國民黨愛國官兵在正面戰場堅持抗戰;廣大民眾積極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為抗戰做自己的貢獻;臺灣、香港、澳門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參加進來,海外僑胞也積極支援祖國抗戰。正是由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確立,形成了全民族團結抗戰、共同御侮的局面,從而在根本上保證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
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上主要有四大戰場: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歐洲戰場和北非戰場。二戰期間,中國率先開辟世界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始終抗擊著日本陸軍主力,制約著日本的“北進”和“南進”,有力地配合與策應了其他戰場的反法西斯戰爭。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中國人民展開全國性抗戰,在亞洲首先開辟了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在日本戰略進攻,中國戰略防御期間,中日雙方投入總兵力達400余萬人,戰線長達1800多公里,戰火遍及中國10多個省區,戰區面積約160萬平方公里,中國直接或間接卷入戰爭的人口達4億之多,至1939年歐戰爆發,中國已獨立全面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入侵達3年之久。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后,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曾指令德國駐日大使奧托將軍,令其說服日本參加對蘇作戰,但遭到日本軍方的反對,時任日軍參謀總長的杉山元指出,日本“大部分兵力現在正用于中國”,北進蘇聯“實際上辦不到”。1941年底,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里賓特洛甫再次向日本提出聯合軍事行動,從東西兩面夾擊蘇聯,但再次被日本拒絕,日本大本營統帥部決定,“按既定方針繼續對中國作戰”。中國的抗戰不僅遏制了日本的北進計劃,而且牽制了日本的南進步伐。歐戰爆發后,1940年,當時的納粹德國橫掃西歐,法國敗亡,英國退守孤島,蘇聯和美國還沒有參戰,可以說此時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格局處于最困難的時期,也是日本南進的最好時機,但也就在這一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動百團大戰,歷時近5個月,斃傷日軍2萬余人,給予華北日軍沉重打擊。曾任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與八路軍多次進行交戰的寺內壽一大將,在出訪德國時明確告知德方:“中日戰爭不結束,南進是辦不到的。”可見,中國的抗戰,不僅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士氣,而且在戰略上為美英加強太平洋地區的防務,爭取了寶貴時間。
中國戰場不僅制約著日本的“北進”和“南進”,從戰略上配合盟軍的作戰,而且給予盟軍切實的援助。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抗戰雖處于極為困難的境地,但仍根據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戰略需求,毅然派出10萬遠征軍,緊急開赴緬甸,與盟軍共同對日作戰。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戰略基地,中國為同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中國軍民還對在作戰中負傷的盟軍飛行員進行救援,至1945年春,先后被營救的美軍飛行員即達70余名,其中包括后來曾任美國總統的吉米·卡特,有力地支援了同盟國的反法西斯斗爭。
在戰爭期間,中國是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從根本上保證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上一篇:家庭教育亟待促公平提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