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點?新思路?新期待
——李克強總理第七次訪歐成果豐碩
作者: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孫志明
6月28日至7月2日,李克強總理訪歐,這是李克強總理就任以來的第11次出訪——這11次出訪,包括了對歐洲國家的7次訪問、2次經停(愛爾蘭和西班牙);在出訪的29個國家(含經停)中,包括12個歐洲國家,其中瑞士、德國都是李克強總理兩次造訪的國家。可見,中歐關系在新一屆中國政府對外戰略布局中占有極為突出的位置。今年正值中歐建交40周年,40年來,中歐雙邊貿易額增長了250多倍,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需求不振的背景下,中歐緊密的經濟貿易關系對世界經濟的穩定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支撐作用。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歐備受各方高度關注。
?新起點
建交40年來,中歐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建設性作用;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集團和最大的經濟體,是世界政治舞臺上重要一極。李克強總理此訪,把中歐紀念建交40周年系列活動推向了高潮。縱觀40年的發展歷程,中歐關系雖有起伏,但總體保持全面穩定健康發展,互利合作始終是中歐關系的主流。1975年5月6日,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克服各種障礙、干擾,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這在冷戰時期美蘇爭霸加劇、多種力量興起的時代背景下,毫無疑問是一個大事件。建交伊始,中歐就共同推動世界多極化,主張文明多樣性,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彼此分歧,為中歐關系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中歐關系的定位也從最初的相互借重、共同反對霸權主義、開展經濟貿易合作,發展到“建設性伙伴關系”、“全面伙伴關系”,進而又升格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實現了中歐關系發展的歷史性飛躍。經過40年的發展,中歐年貿易額已突破6000億美元,平均每天有1.6萬人次、70多個航班在中國和歐盟國家之間穿梭;歐盟連續11年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中歐關系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最穩定和最富建設性的伙伴關系之一。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歐,標志著中歐關系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中歐雙方正在共同努力,積極構建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按照《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的總體安排,進一步增進中歐雙方的政治互信、務實合作和人文交流,為開啟中歐關系新的40年凝聚共識、奠定基礎。
?新思路
中歐經濟互補性很強,取長補短、互利合作始終是雙邊關系中的重要議題。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長期陷入低迷,至今仍處于深度調整之中。歐洲債務危機不斷擴大,中國也面臨著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等問題,深化中歐經濟合作對雙方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2013年5月,李克強總理首次出訪就到了歐洲,訪歐的第一站選擇了瑞士,雙方簽署了結束兩國自貿協定談判的諒解備忘錄,從而也使瑞士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歐洲大陸國家。2014年,習近平主席訪問歐洲期間,提出了打造中歐四大伙伴關系、在亞歐大陸架起友誼和合作之橋的主張,得到了歐洲各界的高度評價和積極響應。在此后雙方的頻繁互訪中,中歐領導人在多個領域達成共識、取得新的進展,簽訂了逾千億美元的大單,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些成果來之不易。去年底,歐盟領導人換屆,新任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隨即宣布2015-2017年投資計劃,總規模達到3150億歐元,主要用于寬帶網建設、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和教育項目研發。“容克計劃”被稱為歐盟史上最大的帶動投資計劃,預計增加就業130萬人。2014年底,李克強總理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的國際產能合作主張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關注。李克強總理此訪也因此被視為“國際產能合作”與“歐洲投資計劃”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在出席第17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時,李克強總理表示:中方愿與歐洲投資計劃對接,積極考慮建立中歐共同投資基金;中歐要在雙方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共同突破,并且以裝備制造為重點,在第三方合作上取得突破。這無疑是中歐開展高水平互利合作的新思路,是以“一帶一路”為核心的對外開放戰略的新平臺,同時也為提振世界經濟注入了“強動力”。
?新期待
中歐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是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市場,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建交40年來,中歐關系全面發展結出的碩果讓中歐雙方都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滿意,也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期待。李克強總理此訪期間,與比利時簽訂了12項雙邊合作文件,合作領域涉及互聯互通、金融、通訊、微電子、教育,項目金額超過180億歐元;訪法首日就簽訂了購買75架空客A330型客機、價值180億美元的“大單”,訪法期間還發表了共同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和中法核能合作的聯合聲明,確定了民用核電領域合作的“路線圖”,簽訂了核能、產能、航空、金融、農業、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合作協議50多項,項目金額高達數百億歐元。不僅如此,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歐還在推動簽證便利化、加強中小企業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中方同意歐盟在中國15個沒有歐盟國家使領館的城市設立簽證中心,法國也放寬了中國公民赴法的簽證期限并提供更多便利。這些成果的取得都讓人們對于未來中歐擴大經貿關系、促進人員往來充滿了新的期待。雖然歐盟已經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但中歐在貿易、投資、技術等多領域合作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訪問期間,李克強總理就妥善解決中歐貿易摩擦、放松歐盟對華出口管制、擴大歐盟對華投資等問題同歐洲領導人進行了深入交流,增信釋疑,努力達成共識、消除擴大中歐合作的制約性因素。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歐,不僅在中歐雙方產生了熱烈反響,也讓第三方合作伙伴充滿期待。訪歐期間,李克強總理反復強調:“國際產能合作有利于加強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有利于促進世界經濟整體復蘇,也有利于世界包容發展。”李克強指出:“處于初期工業化階段的發展中國家有需求,處于中期工業化水平的中國有巨大的裝備能力,而發達國家有高端技術,還有‘后工業化’產生的創意”,“通過國際產能合作,把三者結合起來,既可以實現‘三贏’,又可以拉動全球市場需求,有力促進世界經濟復蘇。”這些觀點和主張得到了歐盟、經合組織和比利時、法國領導人的高度認同,一幅更為宏大的中歐合作前景正在面向世界鋪展開來。
李克強總理在中法工商峰會演講時把中法合作比喻成大飛機,希望兩國企業作飛機的雙引擎、四引擎,滿載人民的期待,飛向美好的未來。事實上,站在新起點上的中歐關系也正如一架世人矚目的巨型飛機,滿載期待,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