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央文明辦主任 黃坤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勵精圖治、攻堅克難,改革發展各項事業取得重大成就、開創嶄新局面,得到廣大干部群眾衷心擁護和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在治國理政新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許多新的重要思想,特別是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我們要把“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放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大背景下,放在歷史的長時段、全過程中,深入理解和把握它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內在聯系和實踐要求,自覺用這一戰略布局統一思想認識、指導推動工作。
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實踐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鮮明主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總結我國發展實踐,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探索新實踐的重要成果。
從歷史的發展脈絡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對我們黨治國理政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豐富發展。我們黨在全國執政60多年來,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接力奮斗、不懈探索所積累的治國理政豐富經驗,是我們黨今天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歷史前提。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上,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認識,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人民成功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符合實際的路線方針政策,圍繞發展戰略、發展動力、法制建設和黨的建設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不斷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總結我們黨治國理政經驗,擴展理論視野和實踐領域,創造性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一戰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奮斗目標、深化改革這一發展動力、依法治國這一重要保障、從嚴治黨這一政治保證有機聯系、科學統籌起來,每一個方面都強調“全面”,并注入新的豐富內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確了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總框架、總抓手。這是我們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重大成果,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
從當代中國的現實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集中體現了時代和實踐發展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任何理論都是特定時代和實踐的產物。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贏得這場偉大斗爭的勝利,迫切需要我們黨從戰略層面提出治國理政的大思路、大韜略。首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了我國發展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仍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具有很多有利的發展條件。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法治國家建設進入新的征程,從嚴治黨進入關鍵階段,“發展起來后”與“欠發展”的各種問題交織疊加,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各種挑戰不斷凸顯。“時”和“勢”總體有利,“艱”和“險”正在增多。“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是黨中央適應我國發展新要求,站在時代前沿進行的戰略思考、戰略謀劃、戰略部署。其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愿望期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隨著我國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民群眾對生活的愿景不斷提升。人們期待各項改革全面推進,期盼經濟更有活力,生活更有保障,權益得到更好維護,政府更加高效清廉,社會更加和諧,生態環境更加美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回應了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再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為解決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問題依然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不斷解決問題、化解挑戰、攻堅克難的新法寶。
從事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行動綱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斗。擺在當代共產黨人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下去。“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對如何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進行了創造性回答,對如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勾畫了清晰的“路線圖”,使我們的前進方向更加明確,發展布局更加科學,戰略舉措更加有效,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時,它也向國際社會宣示了中國的發展方向、發展道路、發展方略,為解決當今世界性難題、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了獨特的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對于推動世界治理思想的變革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上一篇:高度重視我國經濟的重大趨勢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