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抗日名將佟麟閣:國家有難 以死報國

2015-07-08 18:37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我有話說
2015-07-08 18:37:18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作者:責任編輯:陳城

  后來盧溝橋戰役開戰后,日本趁談和的階段,把兵都運了過來,破壞了29軍的戰略地位。同時,華北政務委員會一個叫潘云貴的漢奸,對29軍非常熟悉,就把29軍布置的情況告訴了日軍。當時29軍的軍部在南苑,我父親也在南苑,后來宋先生委托張自忠把29軍軍部撤回來。張自忠當時還因此遭受不了解情況的老百姓的謾罵。當時要解散教導團,認為學生沒什么戰斗力,但是學生們不干,非得抗日不可,所以學生不走,我父親也就沒走。他完全可以撤回到北京,但他沒走,就一直在南苑守著。當時,軍部撤走后,在南苑駐軍只有張自忠38師的騎兵旅一部分、特務旅一部分,以及鄭大章一個騎兵師的一部分,再就是這1500學生。日本獲得情報后,進攻重點就是南苑,因為兵力空虛。當時我父親知道兵力太弱,建議宋先生把趙登禹調過來。趙登禹奉命急調,但是27號下午五六點鐘趙登禹才帶了他兩個團往南苑趕,在趕往南苑路途當中,趙登禹其中一個團還被日本人半道消滅了,最終帶到南苑就一個團。

  28號凌晨4點鐘,日本突然發動進攻,幾十架飛機、大炮、坦克沖進來。29軍奮力抵抗,學生兵奮勇抵抗,也殺退了敵人幾次沖鋒,最后實在頂不住了。我父親的四個衛兵,最后只有一個人活著,其他都犧牲了。據衛兵回憶,當時打起仗來,父親騎著馬指揮,當時所有通訊被炸毀,只有騎馬來回。最后和趙登禹失去了聯系,后面才知道趙登禹接到了撤退的命令。我父親在指揮作戰中受傷,衛兵想趕緊送回北京去,我父親說不行,這么多學生在這,死了這么多學生,死了這么多人,戰斗這么激烈,我怎么能走呢?最后接到命令,全軍撤退,往城里撤,我父親指揮部隊往后撤,要求凡是有軍銜的,要組織散兵游勇往后撤。就這樣,我父親在受傷以后,堅持走到南苑十村(音),后來由衛兵背著走,最后走了十幾步,我父親就停止呼吸犧牲了。最后被背到十村一個老百姓種地的窩棚里頭,就把我父親遺體安放在那,衛兵躲在旁邊不遠的地方守著。這陣轟炸過去以后,比較平靜了,衛兵跑到北京進城找張自忠說副軍長犧牲了,趕緊想辦法把遺體找回來。當時張自忠就派華北政務委員會的外交委員會的一個翻譯叫歐秋夫(音),帶著紅十字會的救護車找到了我父親的遺體。

  在七七事變發生后,我父親就一直在南苑不回家,我祖父有病我母親打電話、寫信叫他回來看望,我父親說不能回去,現在局勢這么緊張,一刻都不能離開南苑。戰斗緊張了以后,手下有一個軍需官少校,叫王守賢(音),找我父親說:“副軍長,戰斗已經打起來了,參加戰斗可能犧牲,我這存折有點錢,您回家省親的時候,幫我把這錢轉交給我父母,叫他們過日子。”我父親信基督教,后來,我父親讓這個軍需官進城采購物資時,委托他把自己的十字架金項鏈留給我母親,讓她留個紀念。當時王守賢回北京把金項鏈交給我母親,我母親問怎么回事,王守賢回答說副軍長叫您留著當紀念。當時我母親就知道父親抱著必死的決心,要戰死沙場。

  1945年的時候,我父親佟麟閣以及趙登禹、張自忠這些烈士入八寶山忠烈祠,1946年7月28號,父親移陵香山,國葬。那會萬人空巷,我父親的靈在百靈寺那,附近的很多地方都在路祭,隆重的很。上面寫著紀念佟麟閣將軍殉國九周年,孫連仲親自到百靈寺撫棺痛哭。

  抗戰精神是民族復興的動力源泉

  我覺得,強軍強國對咱們來講是多重要的事,中國近百年來受盡帝國主義侵略,經過抗日戰爭,付出那么大的犧牲,3500多萬軍民遇難,總損失是6000億美元。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犧牲將領206個,犧牲軍人400多萬。同時,我知道敵后戰場也付出了巨大犧牲,和正面戰場一樣都是不可代替的兩個戰場,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付出這么大犧牲,取得的勝利有多不容易啊!但是有些人,甚至外國人覺得中國抗戰沒有多大意義。想想中國抗戰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才6年。中國犧牲這么大,牽制了日本軍隊一百多萬。想想要是面對這一百多萬軍隊,中華民族不抵抗的話,就會直接威脅歐洲,那么反法西斯最后就無法取得勝利。中國堅持8年抗戰,太不容易,犧牲太多了。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講,中國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咱們現在通過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緬懷先烈,回憶過去,中華民族決不能忘記先烈的流血犧牲。八年抗戰,改變了中國的命運,為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隆重紀念七七事變的意義太重大了,回想起抗戰精神來,抗戰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

[責任編輯:陳城]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