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中國“智”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戰工作、政治制度、稅收征管、生態文明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金福安:中國“智”造迎來發展的最好時代】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金福安撰文指出,工業制造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實現發展升級的國之重器。新形勢下,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制造業由大變強,中國“智”造迎來發展的最好時代。首先,制造業技術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產品數字化設計技術、快速成型技術等新技術大幅度縮短了由技術到產品的時間、降低了產品設計開發的成本,有利于創業者抓住小批量、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快速高效地把核心技術轉化成高科技產品,推向市場。其次,高科技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有了更好的保證。第三,互聯網推動了生產制造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創新了生產組織方式。第四,高科技制造業企業的融資更加容易。2009年啟動創業板以來,績優股多在高科技制造業,而且一些高科技創業企業通過上市讓投資者獲得高額回報,投資者對高科技制造業的信心更足。很多高科技企業從初創起就受到風險投資基金的關注,在每個階段都能夠得到不同基金的扶持。第五,企業的營商環境更加健康便捷。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在健全,企業間、企業與研究機構間協同創新的氛圍更加濃厚,非核心技術和配套產品部件的合作伙伴更易選擇。所有這些都讓創業團隊可以更加專注于核心技術的研發和轉化。
摘編自《文匯報》
【戴木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子體系之間存在矛盾和沖突】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長戴木才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子體系之間存在著不少不一致,而且各子價值體系之間也存在著諸多矛盾和沖突。因此,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付諸實踐,就要使它具體化為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的價值體系,構建系統完整的、內在一致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這樣,核心價值觀才能夠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滲透到社會生活中,成為國家的主流文化。如果核心價值觀始終停留在觀念層面,停留在一般的、抽象的原則上,它不可能真正成為國家的主流價值觀,更不可能成為社會文化。
摘編自《光明日報》
【張獻生:處理好一致性與多樣性關系是新時期統戰工作的重點】
中央統戰部原副秘書長張獻生撰文指出,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奠定了建立、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客觀基礎、發展動力和運行方式,是統一戰線理論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石。所謂統一戰線,就是團結不同的人致力于實現共同目標。這些不同的人構成統一戰線的多樣性,共同奮斗目標形成了統一戰線的一致性。因為有多樣性,統一戰線才需要團結和聯合不同階級、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社會制度的各方面成員,組成浩浩蕩蕩的隊伍。因為有一致性,統一戰線才能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結為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可以說,一致性和多樣性賦予了建立和鞏固統一戰線的客觀依據和社會基礎,決定了統一戰線的團結范圍和基本構成。
新形勢下,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仍是統一戰線工作的主題和主線。實踐證明,什么時候正確處理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統一戰線就鞏固壯大,黨的事業就向前推進;否則,統一戰線就縮小甚至破裂,黨的事業就遭受損失。可以說,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是從統一戰線歷史發展中總結出來的一個基本規律:在充分尊重多樣性基礎上,一致性程度越高,統一戰線團結的基礎就越牢;在不斷鞏固一致性基礎上,多樣性范圍越寬,統一戰線團結的力量就越大。
摘編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