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升“青春期婚姻”和“年輕型家庭”的包容度和堅韌度,社會要弘揚“婚姻道德”和“婚姻責任”
積極應對“離婚潮”需要對癥下藥。首先要重建婚姻責任之愛的文化、發展家庭和諧包容的文化,提高年輕一代婚姻內的文化素養和角色意識,結婚時小心,離婚時謹慎。家庭是一個生活共同體,是一個最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社會基本組織。為什么兩個在旁人眼里不錯的“好人”會產生種種矛盾?歸根結底是沒有建立彼此認可的家庭倫理和規則,各行其是,自以為是,沒有達成“愛同和合”的格局。家庭有小是非,也有大是非。就是大愛、仁愛、同愛才能和,才有福。不計較,不比較,將小愛放進大愛中,培育共同之愛,是維護家庭幸福的可靠法門。
其一,放權抓心。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主體,都有感情和私權,自主權和決策權都應該得到尊重。家庭有兩個權利主體,一個是共同權,需要商量的家事屬于這個范疇;第二個是私人權,包括很多領域和方面。在私權范圍里,不要干涉,這是起碼的尊重。夫妻不要彼此控制但要彼此信任。家庭的財務安排有三種模式:AA平權制,平均分擔責任;AB差權制,一個負擔多一個負擔少,實際生活最多見的方式;一人集權制,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手里,對方的錢上交,由另一個人安排,一個聽命于另一個。集權制適合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可以控制奢侈消費,做到量入為出。
其二,換位思考。信任產生信任,信任產生凝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猜疑產生憤怒,帶來沖突,造成破壞。猜疑就是捕風捉影、無端放大、牽強附會。婚姻的智慧是多信任、不猜疑。愛的另一個面孔是理解和尊重。理解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假設我是對方,感同身受。愛人心就是擁有一顆“同理心”。
其三,寬恕自省。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誰都可能犯錯,孔子講的“恕”,是心上加一個如果的如,是內心假定我是對方會如何,將心比心。寬恕別人,也就是讓自己不較勁。如果對方犯錯,也想想如果自己犯錯,希望不希望得到對方的諒解。另一方面,犯錯者則要真誠反省,自我批評,求得對方的寬恕。人貴自省自律自愛自善,婚姻幸福要從自己做起、從當下改起。
其四,善于交流。幸福家庭一定是學習型家庭、團結型家庭、交流型家庭,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涵養心性,交流提高愛心愛能,共同創造美好生活。遇到不同意見,要冷靜溫和,要以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表達觀點。語言和行為的粗暴都有很大的殺傷力,要避免和克制。愛護好婚姻的軸心關系,就是在締造家庭的幸福。總之,政府和社會要幫助提升“青春期婚姻”和“年輕型家庭”的包容度和堅韌度、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揚“婚姻道德”和“婚姻責任”。
適當提高法定的離婚成本,給出明確的不鼓勵離婚的法律信號由于社會對離婚的道德約束大大弱化,人們的行為變得比較隨意。而社會學眼里的家庭是夫妻加上孩子,甚至包括雙方的父母長輩和其他親屬,存在著復雜的血親關系、親屬關系和社會關系。因此,在法律裁決之外引入人文化解機制,即婚姻家庭保護社團勸和說合機制和離婚當事人反省溝通機制,例如,從提起離婚訴訟之日起半年內同時啟動這兩大機制化解離婚危機。處在生命周期早期的婚姻相對脆弱,需要在包容性文化中增加其韌度,促進其成長。這種文化干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沖動式離婚”事件的發生和蔓延,挽救一些本不該死亡的“不成熟婚姻”,減少社會沖突的代價,增進社會和諧幸福的總量。
成功的社會轉型應該促進婚姻家庭的保護。國家和社會要注意保護性力量的成長,同時抑制破壞性力量的蔓延。相關職能部門可成立婚姻家庭指導師隊伍,促進婚姻的幸福和家庭的和諧。將小矛盾化解在平時,同時從正面建設婚姻和家庭。離婚前的勸說和干預是必要的。有些離婚屬于沖動式離婚。沖突和拌嘴是難免的,就像今天天氣好明天刮風下雨一樣自然。有些婚姻矛盾是可以預防和化解的。這需要有關組織巧妙勸說、追蹤關懷、化解矛盾。這好像是社會工作的一個空白。應該指出,政府和社會對保護和經營婚姻也負有重大責任。
上一篇:努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下一篇:“善養嚴管”與“格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