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統推進中探索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有效途徑
加快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指導,準確把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基本規律、根本目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途徑,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布局相適應、與軍隊職能使命要求相適應的良好格局,注重系統推進,抓認識統思想、抓體制搞統籌、抓機制明責任、抓重點增效益、抓法規強保障,確保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落地生根。
強化政治自覺,增強融合發展的執行力。深入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切實把習近平同志關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論述變為全黨全軍的思想共識,充分發揮軍民團結優良傳統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軍民共建的方法途徑,不斷強化“效益求雙贏”“軍地是一家”“全民辦國防”的觀念,提高全社會投身軍民融合的政治責任感,促進軍民融合往深里走、往實里抓。
完善管理體制,增強融合發展的組織力。世界主要國家大多成立了統管軍民融合的機構,例如,美國有總統國家科技委員會和政策科技局,俄羅斯有軍事工業委員會,英國有國防技術轉化局。目前,我國軍民融合已經成為黨的意志、國家行為,應堅持國家主導,明確中央統一領導下的軍隊和地方職能,解決好軍民融合頂層統籌統管體制缺乏問題,實現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集中領導和強勢推進。
構建運行機制,增強融合發展的聚合力。在需求對接上,建立科學高效的軍事需求生成提報機制,確保戰場“缺什么”與市場“有什么”、軍隊“需要什么”與地方“能做什么”及時對接;在軍地協調上,發揮各級國防動員委員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建立軍地合署辦公、聯席會議、情況通報、應急行動協同等制度機制;在資源共享上,盡快制定貫徹國防要求的重大項目建設目錄,研究提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軍民融合資源共享辦法和標準,探索軍地在網絡、信息、交通、城防、科技、通信、測繪、氣象等通用資源領域的融合形式;在監督評估上,完善績效評估體系,建立獎懲機制,定期對規劃計劃執行、重大項目進展、綜合效益發揮等進行檢查評估。
聚焦重點領域,增強融合發展的牽引力。以軍事需求為牽引,以重大項目、重點領域、主要方向為突破口,找準深度融合的著力點,以重點突破帶動全面發展。民用科技應向軍事領域拓展,促進網絡信息、新能源、電子信息、民用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升級,加強軍民通用產品研究開發,承接國防所需裝備制造、技術研發任務;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應考慮國防需求,按照“民用與軍需一體、平時與戰時銜接、經濟與戰備兼容”的要求,在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通信等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中充分考慮軍事需求,切實提高戰場設施建設水平;人才資源應共育共享,深入挖掘運用地方院校教育資源,有計劃地把部隊急需的地方專家、高技術人才編入部隊人才庫,鼓勵優秀高校畢業生參軍入伍,引導高層次人才加入民兵預備役,發揮人才在融合發展中的支撐和牽引作用;軍隊保障應納入社會體系,深化拓展軍隊區域集約保障社會化試點成果,構建物資儲備網絡布局,形成骨干在軍、主體在民的后勤社會化保障新模式。
健全法律法規,增強融合發展的保障力。在依法治國、依法治軍這個大方略下,國家層面應加緊出臺軍民融合法等專項法規,以法律形式明確軍民融合組織領導,規范軍民融合程序方法,確立軍民融合權利義務和職責范圍,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規范、引導、保障作用,提高軍民融合發展法治化水平。地方政府和行業系統應抓緊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完備的軍民融合發展政策法規體系。同時,對現行相關政策法規進行修訂完善,充實軍民融合發展的內容,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上一篇:用好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