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拓寬基金籌資途徑
1.提高基金統籌層次,建立四級財政補貼
當前,我國各地主要是縣市級地方統籌,統籌層次較低,導致養老保險基金調劑能力弱,抗風險能力低。養老保險基金統籌層次低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各級政府不愿意將基金收支壓力集中在自身承擔,對養老保險基金統籌層次的提高存在誤解。因此,要逐步取消各縣市級統籌,建立省級統籌。在完善省級統籌的基礎上,向全國統籌過渡,實現制度統一、繳費統一、待遇統一、調劑統一。同時,為提高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的抗風險能力,應強化各級政府責任,建立中央、省、市、區四級財政補貼制度,每年初按照全國上年度支付退休金總額的一定比例進行補貼,根據退休人數所占比例分配到四級財政,補貼資金進入養老保險基金統籌賬戶。
2.解決基金平衡問題,實現政企養老基金合并
對于各界普遍擔心的會不會出現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吃”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問題,可以采用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基金分別管理使用的措施。但隨著國家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和勤政廉政力度加大,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精減,我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數量正在逐步減少。因繳費人員減少,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儲量得不到快速增長,與企業養老保險充足的擴面基礎無法相比。而且,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普遍較高,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社保基金消耗過快,若沒有財政支持,無法長期確保發放。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是《社會保險法》中規定的單位職工,應實行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和政策,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并入到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是解決長遠基金不足的主要措施,也是解決各界提出的財政資金使用不公平的更有效途徑。
3.加大基金投資運營力度,提高保值增值能力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途徑主要是銀行固定存款、購買短期國債等,收益率較低,無法滿足退休金日益增加的需要。今年4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指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保民生的重要資金來源。適當拓寬基金投資范圍,分散風險,穩定和提高投資收益,實現基金保值增值,并為經濟社會發展助力,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因此,要真正實現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在增加足夠的基金來維持的同時,各級政府應拓寬籌資渠道,多方籌措資金,按照國務院規定積極擴大基金的投資運營范圍,得到更多的收益來壯大保民生的實力。
盡快完善配套措施
1.強化社會保險管理機構,為推進改革提供保障
(1)統一科學規劃管理機構。養老保險管理機構的統一化、明確化,是全國上下業務經辦機構整合與優化的關鍵。國家應設立全國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頂層設計,制訂統一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省、市部門應設立社會保險管理機構,隸屬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理,將原各部門負責的社會保險管理職能整合進來,由新成立的社會保險管理機構,統一征收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費,統一管理養老保險基金,統一發放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統一經辦機關事業單位的其他養老保險業務,做到政事分開。
?。?)管理機構實行垂直管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有些地區或單位仍存在拖欠養老費的現象,而社保部門在解決催交問題上也顯得無能為力。因此,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國家應將養老保險費用的征繳劃歸社保機構負責,并將各地社保機構進行整合,實行垂直管理,確保社會保險部門能夠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用人單位,無論是機關單位、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單位。
2.落實社會保險管理機構的權利和義務
理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管理體制,主要是理順財政部門與社會保險部門在管理基金等方面的權利和義務。財政部門的職責有三:一是要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工作,努力實現基金保值增值,提高基金的支付能力。二是要配合社保部門選擇有利于參保人領取養老金的國有銀行,按時撥付資金,確保及時發放。三是要加大工作經費的投入力度,支持社保經辦機構軟硬件建設。社會保險經辦部門的職責有三:一是要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詳細制訂征繳、發放等規章制度,確保機構的正常運行。二是要提高服務質量。加強政治業務培訓,打造一支業務能力強,工作作風硬,服務觀念強的經辦隊伍,為群眾服好務。三是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管理機構,實現社會化服務。成立社區服務平臺,將離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豐富離退休人員的政治、文化、娛樂、健康等生活,使離退休人員盡快融入社會當中,積極發揮余熱,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等,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3.加大養老保險基金的征繳力度
全國養老保險費的征繳狀況總體上是比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欠繳養老保險費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如何追繳養老保險費成為各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難題。尤其是一些繳費單位因破產、合并、分散導致養老保險費無法足額繳納,造成養老保險費征繳難度越來越大?!稕Q定》規定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費由個人(8%)、單位(20%)共同繳納,也規定了個人(4%)、單位(8%)再共同繳納職業年金。職業年金是為了保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而設立的,但職業年金的繳納也無形中加重了個人和單位負擔,給職業年金籌集帶來較大的難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單位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仍離不開財政撥款。由于是財政撥款,一旦機關事業單位欠繳養老保險費該如何處理,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能否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進行不折不扣的處罰,追究相關部門責任人的責任等。因此,要避免出現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在征繳時出現尷尬執法問題,應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制度進行強化,制訂嚴格的征繳措施,將正常繳費做為政府年終考核各單位的一項重要指標,確保參保單位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
4.嚴格退休待遇的支付制度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支付多數地區是由原單位發放,或是由主管人事部門發放,或是由社保經辦機構發放。發放的機構不統一,導致了養老金的支付混亂,如發放時間不一致、調資比例差別大、發放銀行服務質量低等。因此,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要進一步強化退休待遇的支付制度,實行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統一發放時間,統一調資比例,統一銀行發放,保障退休人員按時足額領到養老金。
5.完善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現行多數文件規定,養老金的調整根據社會發展和物價水平等變化進行適當調整,但并沒有明確調整日期?!稕Q定》規定了“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等情況,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逐步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因此,要建立適當的、正常的養老金調整制度和最低養老金保障制度,建立起低有保障、高有調節、能上能下的正常調整機制,防止養老金居高不下,財政壓力不減的狀況出現。
6.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力度
養老保險基金的挪用現象在個別地區時有發生,挪用造成的教訓越來越深刻。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關鍵,事關參保人的切身利益,應加強監管,維護基金安全,確保基金增值,減輕財政壓力。因此,要加強基金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行基金收支兩條線。
上一篇:以制度創新盤活“趴窩”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