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周其仁、任志強談國企改革

2015-07-30 10:47 來源:中國改革論壇網  我有話說
2015-07-30 10:47:45來源:中國改革論壇網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任志強談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實錄:1998—2008》這本書記錄了國企改革的歷史過程,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這段歷史,認為國企改革是在當前的情況下才需要的,其實,歷史上已經進行了很多改革,包括副食公司、蔬菜公司、修理公司等所謂的“八大公司”,經過市場化改革后很多公司都不存在了。

  習總書記去過的慶豐包子鋪,大家都以為是私營企業,實際上仍然是國有企業,是由一家飲食公司改制后組成的。慶豐包子鋪之所以仍然能夠生存,是因為其使用的房屋大部分不需要繳納租金,在計算每年的盈利時,如果將市場租金計算在內,這家企業其實是處于虧損狀態的。為何依然要采用這種方式讓這家企業繼續存活?北京市西城區目前共有近8萬名國企的退休員工,迄今為止,這些退休員工不是按照社保工資標準領取養老金,仍然是按照過去的企業制度,報銷取暖費、房屋相關費用等。所以國家依然把房租免費租給這些企業,讓它們用最不賺錢的經營方式去經營,用來彌補高額的員工福利支出。

  從制度層面討論國企存在的必要性

  這本書更多是從現實情況對國企改革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回顧和展望,而沒有從制度層面探討為什么要讓國有企業存在。我認為似乎國有企業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觀察歷史可以看到,美國、英國都曾開展過一輪國有企業改造,分別是由撒切爾和里根主導,這兩個國家的改革沒有花30年之久,僅用一任或一任半的時間就基本解決了所有的國有企業問題。所以,在里根總統或撒切爾首相卸任后,美國和英國都出現經濟增長,甚至到里根后任,財政出現盈余,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原因就在于消滅了國有企業。

  中國已經進行了30年的國有企業,為什么仍然沒有結束?從根本上來看,過去30年的改革基本上是在不改變制度的基礎上進行改革,所以今天改完明天討論怎么繼續改,永遠也沒有結果。所以,真正要改革的實際上是制度問題。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市場決定價格。如果仍然存在國有企業,可能無法實現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也不可能由市場決定價格。公有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對立面,只要公有經濟大幅度存在,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完全存在,至少會失去最基本的部分,就是私有制是市場經濟。

  首先就是產權制度。產權制度在當前的改革中遇到了一些矛盾,就是國有企業到底是不是執政基礎?因此上升成為了政治問題。為什么說我國的改革是從股權制度改革開始的?簡政放權,實施承包制。承包制實際上就是產權制度改革,是在不允許變動產權的時候,先變動產權所附帶的收益權。通過企業經營承包,然后固定其中一部分不是產權的收益權留給承包者,企業就形成了自己的經濟效益,然后逐步過渡到開始擁有產權,這一產權是指允許存在民營個體經營。民營經濟形態是除了國有經濟之外的另一種產權,這種產權才能和國有產權之間形成競爭,如果全都是國有產權則無法形成競爭。所以,當時我國的經濟體制不被稱為“市場經濟”,而是叫做“商品經濟”,這就是制度改革的過程,從政治制度來說,稱為“政治經濟”,商品經濟就是采用市場經濟的框架,同時允許民營經濟成為補充部分,然后逐步從補充部分變成不可缺少的部分、重要的部分,直到獲得同等地位,這就是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當然,今天還不能說是同等地位,至少在《憲法》中仍然不是完全同等,國有資產是神圣不可侵犯,個人資產是合法取得的個人資產受到保護,可見依然不平等。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兩個市場決定”: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市場決定價格。而如果仍然存在國有企業,可能無法實現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也不可能由市場決定價格。換句話說,公有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對立面,只要公有經濟大幅度存在,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完全存在,至少會失去最基本的部分,就是私有制是市場經濟的基礎。

  有人認為我這個觀點非常反動。其實我想說的是,在1982年以前的《憲法》中規定的是實行私有制,由于只有1982年以前的《憲法》是毛澤東同志親自主持修訂的,那么提倡私有制是不是就是反對毛澤東呢?這在理論上說不通。前三部憲法都是由毛澤東同志親自主持編寫修訂的,尤其是“五四憲法”,“五四憲法”是經過了黨內斗爭的結果,為什么依然堅持私有制?因為市場經濟的最終結果一定要實現私有制。市場經濟競爭的本質是什么?就是沒有競爭力就必須淘汰。如果民營企業難以生存,就必然被淘汰,解散破產就行了,不會出現罷工要求老板不能破產的情況。但是由于國有企業受到政府管理,罷工的話工人可以去找政府。為什么市場經濟一定是實行私有制?因為當全是公有制時,只有一個雇主——國家,如果被國家解雇,則難以存活,永遠無法再就業,所以必須要允許民營企業存在,這樣工人才能有第二個就業條件,當國有企業解雇時,還可以被民營企業雇傭。這就是國有企業下崗后存在諸多問題,而從民營企業下崗后沒有再就業問題的原因。

  專利歸屬集體導致國企缺乏創新能力

  我國前30年的計劃經濟證明,國有經濟是失敗的。放開鄉鎮企業后,鄉鎮企業用廉價勞動力打敗了國有企業。我不完全同意這一觀點,北京有很多品牌,比如牡丹電視機、雪花電冰箱,當時都是名牌產品。但民營企業或鄉鎮企業沒有生產電視機、電冰箱的,為什么牡丹電視機廠、雪花電冰箱廠依然難以存活?因為國有企業這一體制不可能具有競爭力,國企完全沒有在市場經濟中競爭的必要條件。

  舉個例子,李總理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有企業有可能實現大眾創業嗎?不可能。因為國有企業中任何一個員工的創新甚至技術革新最終只是單位頒發的一張獎狀,不能變成個人專利,專利全部歸企業所有。而在私營企業中,依靠一項個人專利就可能獲得很多回報,但在國有企業可能只是漲一級工資。所以,國有企業一定會抑制創新能力。我們常說,組建一個試驗小組、攻關小組,對集體創新的成果頒發獎狀,但是這項專利創造的價值可能非常巨大。在私營企業中,情況就不同了。1956年時,中國和日本的GDP很接近,但是1956年之后,兩個國家同時發展鋼鐵工業,在與日本企業家交流中發現,我國是按照《孫子兵法》管理,而日本是用“鞍鋼憲法”來管理,“鞍鋼憲法”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發動工人進行技術革新、創造。也就是說,在日本企業員工的創新成果中,不僅包含企業部分,也包含個人成分,個人努力的創新成果可以歸個人所有,但我國的個人創新成果歸企業所有,所以我們的技術越來越弱。

  在目前的產權制度下,市場存在不平等競爭,如果把大多數國有企業放開,這些國企大多難以生存。考察就業情況,目前國有企業解決了大約10%就業,創造了約18%的稅收,創造了多少利潤呢?周教授剛才講到,由于很多利潤是壟斷產生的,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國有企業不交納土地出讓金,比如寶鋼。有人進行過測算,如果讓現在的大型國企交納土地出讓金,他們所有的利潤加起來還不夠,這意味著國企沒有創造任何利潤。

  作為市場供應者,目前除了壟斷領域,生活中的日常消費品基本都不是由國有企業提供的,只有壟斷產品仍然由國企提供。而國有企業的效率是最低的,但腐敗、浪費最高。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導致的結果就是做不好,我國的鋼材產量世界第一,冶金部取消后,我國的鋼材行業迅速發展。但在10億噸產量中,民營企業占6億多噸,普通建材大部分由民營企業生產。現在來看,除寶鋼外,其余國有企業生產一噸鋼材凈利潤只有四毛三分錢,但是民營企業為什么獲得高額利潤?因為他們的成本低,特別是負債低。現在面臨的問題是鋼鐵產業產能過剩,唐山市要減少1000-2000萬噸鋼鐵產能,但是唐山市政府不敢減,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20萬國有企業工人失業、罷工。所以,當前的體制已經導致企業不能隨著市場競爭條件進行轉換,無法被淘汰或進行結構調整。

  為什么幾屆政府都難以實現結構調整?因為國有企業占了一部分,國有企業的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是巨大的,民營企業的過剩產能可以很快被淘汰。但上市資源、土地資源、行業資源、銀行資源、金融資源全部在國有企業中。導致的結果就是資源浪費。花費20億建設人民網,結果卻一塌糊涂。李總理總理強調“互聯網+”,這些互聯網企業沒有一家是國有企業,因為國有企業的思維方式、激勵機制、制度建設,已經決定了不可能具有互聯網的方式,所以互聯網還得依靠民營企業來做。所謂“互聯網+”,加號后面是什么?如果是國有企業,但必須與民營企業結合,否則難以生存。周教授認為國有企業中有很多能人、好人,所以企業不會倒閉。確實,我的前一任老總寧高寧,我認為他在商業經營和企業經營方面做得都很好,他不是在中國學的,是在美國學的,他把美國那一套模式帶到中國來,經常采用混合制或其他方法來經營企業,所以經營得很好。但這畢竟是少數,是個人能力的結果,和制度沒有關系。現在更多的是強調制度,所以國有企業從市場競爭部分逐步退出是正確的。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市場決定價格。如果仍然存在國有企業,可能無法實現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也不可能由市場決定價格。公有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對立面,只要公有經濟大幅度存在,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完全存在,至少會失去最基本的部分,就是私有制是市場經濟。

  我們說做大做強國有企業,做大做強涉及兩個概念,一是資產做大做強,二是資本做大做強,資產做大做強是擴大企業規模,比如從一家酒店變為十家酒店,比如北京首旅,現在共有29家全資子公司,是北京最大的國企,但是虧損也是最嚴重的。因為八項規定出臺后,餐飲業下滑嚴重,因而虧損嚴重。有人認為國企有必要存在,比如北京飯店需要接待總統,而在美國,接待總統用的酒店也不是國營的,中國企業把美國接待總統用的酒店收購之后,就沒有一個國家總統再去住那個酒店了。

  國企改革需要分類實現

  在這本書中,把國有企業分為了三大類。

  第一類是競爭性行業,國企可以退出。有人認為這么多的國有企業都退出,容易實現嗎?不那么容易,但是只要下定決心,退出就是瞬間的事情。已經上市的企業很容易解決,沒有上市的通過采用上市或者出售的辦法同樣很容易解決。

  第二類公共和公益性質的國企,可以用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在討論國企改革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陳清泰副主任也同意國企可以退出競爭性行業,工商銀行的原行長提出,工商銀行可以視為市場競爭類的國企,不屬于國家命脈,可以退出,現在也有民營銀行,說明銀行不必非得國有控股。

  第三類目前暫時無法解決,比如大飛機,民營企業沒有如此雄厚的資本來支撐剛開始的虧損,而且即便虧損,多年以后也未必能生產出來。

  是否一定要通過修改《公司法》來解決問題?國企的問題不一定只涉及企業制度,也包括稅務制度、財務制度等。所以分類以后,除了自然壟斷行業,其他領域,國有企業基本都可以完全退出。如果國有企業沒有必要存在,為什么還要管人管資產管企業?現在是組織化結果,而不市場化結果。企業如何設立激勵機制?如果沒有激勵機制,如何從市場任命或聘任干部?是否應該交給黨組來管理?黨是監督機構。但現在不是,我們經常在上報決策給國資委時,連科長都沒有看到,就被小科員斃了,雖然我級別比他高,但是我得聽他的。這種決策方式怎么能說是市場的方式?而且上報的決策還有時間期限,上報之后15天內會給出答復,如果15天沒有答復,就算通過了。所以上報一個決策至少要等15天,市場機會不會等你15天的,今天不買,就被別人買走了。所以這種官僚機構的審批程序沒有競爭力。很多未上市企業的問題,需要到國資委先審批,再到市國資委再批一次,經過15天或20天沒有結果,只能托人催進度,為此耽誤的投資決策無數,而且還要企業自己承擔責任。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企業沒有決策權,如何能夠決定資源配置?如果上報的投資不被同意,就沒有辦法按照市場原則組織。

  公有經濟這一概念仍在爭論之中,一般認為公有經濟占主導是執政基礎,但公有經濟占主導,不等于國有企業占主導,公有經濟還包括學校、醫院等,并非國有企業就一定是公有經濟。此外,國有企業做大做強不等于把現有規模做大做強,比如酒店非得越做越大才好嗎?其實可以交給民營企業來做。如果不從制度上明確,建立市場經濟必須和國有企業改革相結合,不能讓這么多的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否則市場經濟永遠建立不起來,十八大提出的兩個重要任務則無法完成。

  所以,展望未來,我們必須先從制度上解決如何認識國有企業的存在,然后才能找到一條如何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的正確道路。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