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莉麗
中美智庫公共外交的核心內容是智庫的思想創新與思想交流,根本目的是通過交流與對話,減少兩國誤解,塑造有利于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構建與發展的國際輿論環境。中美智庫公共外交要取得良好成效,還有待于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全面發展、智庫思想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以及智庫公共外交意識與能力的提升。
應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今年9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次訪問必將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帶來新的契機,也是中國加強全方位、多中心、多領域對美智庫公共外交的有利時機。當前,中美兩國關系整體態勢不錯,但是,美國對華輿論環境并不理想,主要影響因素就是美國智庫。加強中美智庫公共外交,通過影響美智庫輿論從而影響并改變美對華輿論大環境,是當前中國智庫界和公共外交界的重中之重。
智庫輿論是形成美國對華輿論環境的主因
近年來,中美話語權權重的轉變讓美國智庫界產生了焦慮,由此帶來美智庫界對中美關系的全面討論與辯論。最近一年來,幾乎所有具有輿論領袖地位的“中國通”們都對中美關系進行了分析、表達了觀點,這其中不乏很多“唱衰中美關系”的消極聲音。這不僅會影響到目前的中美關系和習近平主席訪美,還將對下一屆美國總統的對華政策產生重大影響。這場討論中的各種消極聲音與中美關系中的一些突出問題相疊加,形成了美對華輿論環境不佳的主因。
關于美國對華輿論的構成要素,按照社會學家約翰·加爾東的輿論分層理論,政府、智庫、大眾傳媒、利益集團、普通公眾是美對華輿論的主要構成要素。目前,政府層面對維護中美關系總體穩定比較積極,美國普通民眾對中美關系關注并不多,對華輿論消極的聲音主要集中在美國智庫界和媒體界,而智庫和媒體輿論也正是美國精英輿論的聚散地。就智庫輿論而言,托馬斯·戴伊曾指出,智庫在政策制定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制定國家政策的中心協調機構和核心。在美國對華輿論的諸多要素之中,美國智庫的“中國觀”對政府乃至整個國際社會“中國觀”的形成、發展和變化,具有非常重要甚至在一定意義上是決定性的影響。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美關系能否保持相對和諧的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智庫界能否對中國形成準確認知并做出有利于中美關系的政策判斷。
智庫公共外交的作用
所謂智庫公共外交,具體而言,是指智庫作為一種積極的公共外交行動主體,通過開展智庫間的國際合作與人員交流,進行跨國議題的政策研究與國際會議、智庫思想的國際傳播等活動,利用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等各種傳播媒介與方式,智庫及專家進行對話與溝通,從而影響兩國公共政策制定和公眾輿論。中美智庫公共外交的核心內容是智庫的思想創新與思想交流,根本目的是通過交流與對話,減少兩國誤解,塑造有利于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構建與發展的國際輿論環境。
目前,智庫公共外交在中美關系中的具體作用主要可分為四個方面。
加深中美之間的理解,減少誤解與誤判。與政府外交相比,智庫公共外交的行動者主要是資深的政策研究專家,相比政府外交的行動主體——職業外交官們而言,智庫之間人員的接觸和交往相對較為容易,氛圍也更為寬松,可以使雙方在不受特定談判指標限制的情況下,充分了解對方政策真正意圖和深層次問題,進而為政府共同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上一篇:用好互聯網時代的長尾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