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帆
今天的中國正不斷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人們越來越喜歡拿中國與其他國家比較。這很正常,也很必要。正確的比較能讓我們有“自知之明”,進而揚長避短、取長補短。我們對中國道路的自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國際比較。但在當下,一些人在比較中總是本末倒置,忘記了我國的根本優勢。這一點需要警惕。
客觀比較,今天的中國確有一些方面比不上發達國家。我們的天不如一些國家藍、科技不如一些國家發達,這些都無需諱言。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成就卻是絕大多數國家難以企及的。這一點,中國人有切身感受,外國人也有公允評價。用以色列前總統西蒙·佩雷斯的話說:“中國和平發展是人類歷史上迄今取得的最偉大成就。”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實現整體躍升、跨越發展,走完發達國家用了幾百年才走完的歷程,必定是形成了人無我有的根本優勢。否則,在千帆競發的現代化浪潮中,為何中國能乘風破浪、風景獨好?那么,這個根本優勢是什么?就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同志指出:“無論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30多年來,我們能夠創造出人類歷史上前無古人的發展成就,走出了正確道路是根本原因。”可見,只有在道路這個最根本的問題上形成的優勢,才是最根本的優勢、第一位的優勢。今天,我國發展與其他國家相比,最根本的優勢就在于中國道路。
但也有一些人對中國道路不是那么自信,覺得中國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問題。他們把點上的問題看成面上的問題,把偶發的問題看成體制的問題,把歷史的問題看成現實的問題,唯獨對自己國家的根本優勢視而不見,甚至主張改旗易幟走西方到處推銷的發展道路。這樣的傾向,不是幼稚天真,就是別有用心。當今時代,世情已經發生很大變化,西方發達國家在發展中曾經面臨的歷史機遇我們不會再遇到,曾經可以依賴的路徑今日已不可行,我們又怎么可能通過復制其發展道路取得成功呢?就算當時那些機遇還在、路徑還可依賴,我們又怎么可能通過簡單模仿后來居上,讓“學生”趕超“老師”呢?世界歷史上,大國的崛起從來不是照抄照搬、依樣畫葫蘆的結果。不顧國情模仿復制的結果,就如同邯鄲學步,“曾未得其仿佛,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當今世界一些國家復制西方發展道路的結果,不正如邯鄲學步嗎?所以,中華民族要復興,只能依據奮斗目標、時代特征、本國國情、自身條件,走出自己的一條發展道路來。中國道路就是這樣一條道路。
在近代歷史上,面對西方堅船利炮被迫“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也曾深入比較中國與其他國家之優劣,洋務派得出的結論是“中體西用”。但那時,中國最大的劣勢不在“用”上,而在“體”上,固守三綱五常之體、封建專制之體,這是發展道路上最大的劣勢。今天的中國,情況恰恰與此完全相反。雖然我們還要學習借鑒其他國家之“用”,但在“體”上卻有根本優勢,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體。今天,如果借用“中體西用”這一概念表達我們對中國道路的自信,倒有幾分貼切。
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還要注意學習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有益成果,但要有“體”“用”之辨,以“西用”強“中體”。換言之,學習借鑒是為了增加和擴大我們的根本優勢,走好中國道路;而不是削弱甚至丟了我們的根本優勢,走上改旗易幟的邪路。這一點,是堅定中國道路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上一篇: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啟示錄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