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天柱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發揮統一戰線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是由不同階級、階層、政黨、團體、民族、宗教等社會政治力量,為實現一定的共同目標,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結成的政治聯盟。統一戰線具有吸納參與、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凝聚共識、創造認同等功能,它所追求的求同存異、體諒包容與協商民主通過平等理性的對話、溝通以取得共識的價值取向高度契合。因此,統戰部門參與推進基層協商,具有多方面優勢。
制度與渠道優勢
統一戰線在國家制度層面的主要體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在這一制度架構下,各階級、階層、黨派、民族、團體等社會各界、各方面的代表人士有序參與到國家政治生活中。有序參與的最主要組織化渠道是人民政協。此外,統一戰線還建立和開辟了多種有效渠道和形式,以確保廣大成員切實參與政治過程。如保證黨外人士在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和人大專門委員會中占有適當比例;舉薦黨外人士擔任各級政府及司法機關的領導職務,并做到有職、有責、有權;保證黨外人士在政協常委和政協領導成員中的比例,政協各專門委員會應有黨外人士參加,政協機關中應有一定數量的黨外人士任職,等等。
這些渠道和形式都是從國家制度層面予以規定的,可以在基層協商中發揮特殊作用:一方面,以政黨制度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引領和帶動基層協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另一方面,有利于實現政治協商與基層協商的銜接聯動,最直接的體現是政治協商層面達成的一些共識可以通過統一戰線的渠道傳遞到基層民眾中,而基層協商中提出和發現的一些事關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共性問題可以通過統一戰線的渠道進入同級甚至上級中共黨委和政府的視野,進而對公共決策產生影響。例如,一些地方的政協組織或民主黨派組織在基層設立委員工作室或社情民意工作室,通過與所聯系群眾的座談、交流、交往等,收集相關信息,經綜合整理后以社情民意或專報形式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及時化解矛盾,推動解決問題。
組織與網絡優勢
統戰部長由同級黨委常委擔任或兼任,有利于大統戰格局的形成,有利于統戰部門更好牽頭協調或參與推進區域內基層協商工作的開展。最近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首次對黨委常委擔任或兼任統戰部長作出了比較明確的規定:省級一般由同級黨委常委擔任統戰部長,市、縣兩級由同級黨委常委擔任或兼任統戰部長。
統一戰線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與社會基礎,與各黨派、各民族、各宗教、各階層的代表人士有廣泛聯系,而各個方面代表人士的背后,都聯系著特定社會成員和群眾。如八個民主黨派和幾十個全國性社會團體,都有各自聯系的社會成員;幾千萬無黨派人士和黨外知識分子,更是涵蓋了方方面面的社會成員;五大全國性宗教,都有自己的信眾。數十年的統戰工作,統戰部門與各方面社會成員尤其是代表性人士建立和形成了四通八達的聯系渠道和工作平臺,可以為基層協商的深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上一篇:求解“一事一議”的實踐困境
下一篇:全民族團結抗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