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革動力的新拓展
培育和激發改革的動力之源,是確保改革持續推進并取得全面勝利的必備條件。
緊緊依靠人民,增強改革動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的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是改革持續推進的寶貴經驗,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改革充滿艱難險阻,沒有平坦道路可走,但只要有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全面深化改革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真正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要讓全社會感受到改革的成果,使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進一步解放思想,激發社會活力。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永無止境的過程,三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所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和重要基礎。我們要牢牢扭住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改革影響社會活力的體制機制,不斷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樹立民族共同愿景,注入強大精神動力。改革須臾離不開精神的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描繪出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好前景,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實現中國夢,就要為全體中國人民創造“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個全民族的夢想,既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夙愿,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景;既有利于凝聚改革共識,也有利于引導全體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為全面深化改革聚合最大公約數。
三、改革方法論的新拓展
改革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關系,強調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堅持全局思維、戰略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和創新思維,實現了對改革方法論的新拓展。
既要摸著石頭過河,又要加強頂層設計。改革是沒有任何先例的創新性偉大事業,沒有現成的答案和經驗,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前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中逐步探索出來的。這種漸進式改革,避免了因情況不明、舉措不當而引起社會動蕩,為穩步推進改革、順利實現目標提供了保證。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深化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日益增大,這就需要我們在繼續堅持摸著石頭過河,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的同時,加強對改革的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使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上一篇:不能把城鎮化搞成城鄉一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