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權衡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以戰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研究和咨詢機構,具有明確的公共政策性、公共利益性和非營利性特點,即圍繞公共政策,服務公共利益,提供決策咨詢。從其功能定位來說,就是充分發揮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和作用。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行動,圍繞上述有關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新定位和新功能,努力探索構建一批國家級高端智庫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智庫體系,積極發揮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咨詢的重要作用。這無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具體實踐層面上,有一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那就是如何科學評價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問題。
科學評價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需明確智庫的功能定位和屬性,首先要對智庫、高校及研究機構、政府這三者之間的邊界界定清楚。從全球智庫發展來看,智庫的基本定位和功能大致可以概括為兩句話,即:智庫是溝通大學與政府的橋梁,是連接專業知識與公共政策的紐帶。目前,在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過程中,智庫、高校與政府三者的定位和邊界有趨向模糊甚至彼此代替的趨勢和誤解。毫無疑問,高校、科研院所可以從事決策咨詢研究并為公共政策提供咨詢服務,但是,它們畢竟有其內在的屬性和特定的功能。發展高校智庫,建設各類智庫體系,不等于把高校和科研單位基本的教書育人及其科學研究的屬性改變。同時,提倡發揮智庫的決策咨詢功能和作用,也不等于說智庫直接代替政府來制定政策,因為決策咨詢服務和制定政策本身不是一回事,制定政策本身比政策咨詢的要求更高,需要考慮的依據、條件、因素更為復雜,甚至需要立法等各種程序。我們強調發揮智庫的決策咨詢功能,顯然不能把它與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本身等同起來。智庫就是指專門為決策者在應對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方面問題,提供客觀的理論依據、思想觀點、政策建議的非營利性的公共研究機構。因此,既不能把高校及科研單位的科研考核指標體系簡單拷貝過來用于評價智庫,也不能用制定政策的標準來評價智庫,而需要從智庫自身功能定位及其在溝通科研單位與政府的橋梁和媒介作用出發,探索并制定科學的智庫評價指標體系。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評價體系應當有一系列綜合因素和科學依據,應當有助于引導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沿著自身的特點和軌道健康運行。智庫本身的重要功能、多元化的要求、豐富的內涵決定了對它的評價指標應當是多維的、動態的,而不是單一的、靜止的。因此,科學評價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應當充分體現如下幾方面的重要因素和指標。
評價智庫的資政建言和政策影響能力,即智庫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力指標。包括智庫研究成果轉化為內部專報、建言建議、智庫專家參與政府決策咨詢的次數及層次、智庫專家應邀給決策者授課、直接或間接參政議政的次數及層次、智庫專家到政府部門中的任職比例以及智庫人員曾在政府部門任職的人員比例,即所謂“旋轉門”機制等等。這是評價智庫政策影響力的核心指標體系。通過考察這些方面的指標,大致可以觀察智庫的資政建言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