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的學術影響力及其轉化能力。智庫與一般政策制定者最大的區別在于,政策建議和咨詢意見是建立在扎實的學術研究和理論創新基礎上的。因此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必須考察其在學術界產生的影響力指標,包括智庫人員與學術界合作交流機會,重要的學術報告會、論壇,公開出版學術論文、專著、會議文集等出版物,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轉載的論文數量,智庫人員應邀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的數量及層次等。這是評價智庫理論創新能力的核心指標。通過考察這些指標,大致可以了解中國智庫的理論水平以及決策咨詢的基礎、深度和科學性、前瞻性等能力和水平。
智庫的社會影響能力以及輿論引導能力。智庫也要具有輿論引導功能,能夠在爭論中發出聲音,而不是失語。因此,需要考察智庫在社會輿論及其引導方面產生的影響力指標,包括智庫網站建設、智庫專家在媒體上發表的成果數量及質量、智庫學者接受媒體采訪的頻率以及智庫研究對社會弱勢群體政策需求的人文關懷。這是評價智庫社會影響能力的核心指標體系。通過觀察這些指標體系,大致可以了解中國智庫的社會影響程度、輿論引導能力和水平等。
智庫的國際影響能力。智庫具有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二軌外交”,因此,需要考察智庫在國際學術界、外交政策、國際政治經濟等領域產生的影響力,包括在國際舞臺上和重要事件中的話語權、影響力,以及在國際重要會議、論壇等方面的思想觀點和政策主張等。建立這樣的指標評價,有助于引導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走向國際化、提高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智庫的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需要重點考察智庫自身生存和發展能力,包括智庫運行的經費投入、頂級專家數量及其研究能力、國內外機構合作和交流渠道等等。考察這些指標,有助于引導智庫發展更加注重可持續性和競爭力提升,防止短期化、利益化和“僵尸化”現象。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多維指標體系和多向度的考察,可以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過程中的三個內在關系:一是智庫建設中需要處理好應用研究與理論研究的內在關系,二者之間需要相互轉化,需保證做到重大現實問題依靠理論指導,重大理論問題依賴實踐支撐。二是智庫建設中需處理好政策咨詢與社會輿論引導的關系。智庫不單單是做好決策咨詢服務,更要反映社情民意,充分發揮權威智庫對社會進步的引領作用。三是智庫建設要處理好對內服務與對外服務的關系,促進國內智庫與國際智庫的合作、交流,提高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上一篇: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