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繼承好全民族抗戰這一法寶

2015-08-19 08:45 來源:人民日報  我有話說
2015-08-19 08:45:43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作者:成都軍區司令員李作成、政治委員朱福熙

  習近平同志指出:“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全民族抗戰的勝利,是全體中華兒女的榮光!”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西南地區廣大人民群眾大力支援抗戰,為奪取抗戰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生動體現了全民族抗戰精神。這也啟示我們,無論形勢如何發展,人民戰爭這個法寶永遠不能丟。在推進強國強軍偉大征程中,我們必須把全民族抗戰這一法寶繼承好、運用好,全面提升人民戰爭的戰略威懾力和軍事硬實力。

  把增強政治組織力作為人民戰爭的根本保證

  抗戰初期,毛澤東同志在分析敵我態勢時指出:“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強的”“中國反是,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比較地弱的”“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民眾如沒有組織,是不能表現其抗日力量的”。抗戰時期,中共中央在重慶設立以周恩來同志為書記的南方局,高舉抗日、民主兩大旗幟,加強對國統區工作的領導,既為后續內遷創造了安置和發展條件,更為團結抗戰奠定了政治和組織基礎。

  抗戰時期,西南地區在內遷安置以保存壯大抗戰力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首先,西南地區接納淪陷都城內遷,既保存了國家象征,又成為統戰中心。南方局不僅作為公開派駐機關大力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且作為秘密指揮機構廣泛發展黨的基層組織,團結發動南方各省和廣大民眾顧全救亡大局、支持抗日全局。其次,接納淪陷區工業內遷,既保存了經濟命脈,又增強了抗戰實力。南方局大力支持、主動協調,先后幫助遷入大量工礦企業、設備物資、技術工人,并幫助恢復工業生產、拓展工業門類。第三,接納淪陷學校內遷,既保存了教育資源,又壯大了抗戰隊伍。南方局在積極協助安置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院校內遷基礎上,把各大院校作為統戰陣地,把廣大師生作為統戰重點,發展了一大批教育力量、抗戰力量、救亡力量,全面發動人民群眾投身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這昭示我們,必須把增強政治組織力作為人民戰爭的根本保證。

  人民戰爭是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依靠群眾的戰爭,成效如何第一位的取決于政治組織力。尤其是信息化條件下,人民戰爭具有多域性、多維性、多元性,對政治組織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當前,繼承全民族抗戰這一重要法寶,一是要加強黨的統一領導。中國共產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領導核心,我們必須堅定對黨的領導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覺,尤其是人民軍隊、革命軍人,要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二是要建強黨的基層組織。發動全民族抗戰主要靠基層戰斗堡壘,打贏人民戰爭也要靠基層戰斗堡壘。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才能充分調動全社會各階層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三是要鞏固黨的群眾基礎。人民群眾是力量之源、勝利之本。黨員干部必須強化群眾觀點、踐行群眾路線、關心群眾疾苦,鞏固執政興國的階級基礎,擴大保家衛國的群眾基礎。

  把增強民族意志力作為人民戰爭的核心要素

  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黨派、各團體的共同意志。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西南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義無反顧抗日御敵,誓死不當亡國奴,戰死也要赴沙場,為抗日戰爭輸送了大量兵員。

  抗戰時期,四川是兵員征集最多的省份。當時四川人口總數不過5000多萬,而先后向正面戰場輸送的兵員達300多萬。“無川不成軍”之說足見川人投身抗戰人員之多。云南是新編部隊最多的省份。1937年下半年僅用1個多月就組建成第60軍,1938年4月通過大量招募新兵新建第58軍,接著擴組新編第3軍,擴編第1集團軍和第1方面軍,新編部隊規模大、組建速度快、參軍人員多。貴州是參軍比例最高的省份。1937年貴州人口800余萬,從1938年至1942年輸送兵員45.7萬多人。這昭示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意志力作為人民戰爭的核心要素。

  民族復興需要堅韌的民族意志,意志力體現一個民族的精氣神。人民戰爭是全民皆兵、全民參與的戰爭,對民族意志力是一個極大考驗。當前,繼承全民族抗戰這一重要法寶,一要培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品格。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新的時代條件下,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惟有如此,在國家遭受外敵侵略時,人民才能共御外侮、共赴國難,筑起堅不可摧的血肉長城。二要培植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民族信念。中國人民的抗戰史是不畏強暴、戰勝強敵的頑強奮戰史。要加強黨史國史軍史宣傳教育,大力發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鍛造全民壓倒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堅強意志和頑強斗志。三要培育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一支軍隊要有血性虎氣,一個民族也要有血性虎氣。要大力建設國防文化、軍事文化、紅色文化,塑造人民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的信念膽魄,尤其要培養革命軍人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和敢打必勝的戰斗精神。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