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結語
盡管國家治理的概念在之前一直有學者使用,但是國家治理成為政治學界的熱門概念是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因此,國家治理概念的流行應該具有一定的政治性。然而,與之前的政治性概念不同,國家治理的概念深受政治學界的青睞。之前的政治性概念如“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等主要受到馬克思主義學科的研究者的關注,而政治學學者很少使用這類概念來分析問題。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幾年內國家治理會受到政治學界的持續關注,因為目前對這一概念的討論才剛剛開始,關于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等共識并未達成。
同時,盡管一直有學者呼吁比較政治學的大發展,然而,中國的比較政治學目前仍然基本停留在對西方成果的引進和介紹階段。比較方法是比較政治學最核心的內容,而國內的許多比較政治研究在比較方法的運用和科學設計的形成方面都還非常欠缺。真正經典的作品需要結合目前國際上比較方法的前沿進展,并對國際和國內的現實問題作出有效的回應。另一方面,中國比較政治研究的國際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目前這兩個領域的研究正在形成呼應和合流的趨勢,其內容也在相互提供支持和給養。國家治理可以為中國比較政治學的發展提供關鍵性的議題領域。中國的比較政治學可以在中國國家治理的經驗以及世界各國國家治理的比較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經典作品;同時,比較政治學可以為國家治理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論支持。國家治理研究要突破規范性的基礎研究,就需要與各國實踐結合形成實證的比較成果。類型學、質性比較分析和比較歷史分析等比較方法則可以有效地推動國家治理研究的實證化和科學化。
上一篇:約瑟夫·奈:美國最大的威脅并非來自中國
下一篇:南海爭端司法化中的美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