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制造業轉型升級,至少有十年了,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但為什么過去制造業升級沒有大的進展?因為在過去很多年,我們還處在一個數量擴張的階段,行業發展很快,當時是要解決一個從無到有的問題。但是最近幾年增長速度放緩,數量快速擴張的階段已經過去了。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各個行業起伏很大,下降最快的是重工業,包括煤炭、鋼鐵、鐵礦石、石油、石化、建材等;有一部分行業比較穩定,比如日用品行業;也有一些行業增長較快,比如制藥和IT行業。但是所有行業增長的高峰期已經過去了,這些行業都發生了一個很大的洗牌過程。當數量快速擴張的階段過去后,一定是行業調整重組、大洗牌的過程,這是勢在必行的。
什么企業出局了呢?是競爭力比較弱的企業。現在是調整期,有一些行業實際上處于衰落、收縮,甚至劇烈的兼并重組階段,這個時候才能真正地看出好的企業。這是一些什么樣的企業呢?一定是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好的產品品質的企業。所以,現在這個階段,企業要想生存,必須升級,而轉型升級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實質性地提高產品的品質。
要為制造業升級創造有利的環境
制造業升級可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創新,再一種是精耕。所謂創新就是從無到有。創新的規律需要認真地思考和認識,最近經常聽到一些地方正在搞創新規劃,我就有一個疑問,創新可以規劃嗎?創新是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是不可規劃的。我們能做的事情,是搞清楚在什么環境之下是有可能推動創新的,比如說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股權激勵、有比較好的技術基礎設施,等等。只有具備這個環境,才有可能出一些創新的產品,但是創新成果最后到底何時出來,是不確定的。創新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講大眾創新,實際上就是讓大眾中間有能力、有愿望想創新的人有這個機會,最后真正能夠創新成功的還是少數人。我們社會,要給大多數人一個創新的機會,失敗了以后,要給一個比較寬松的、能夠轉身的環境。所以說,容忍失敗某種意義上比鼓勵創新更為重要。
精耕細作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另一個重點。很多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地干很多年,積累經驗,需要靜下心來把活做細。過去我們叫廣種薄收,遍地開花,現在需要精耕細作。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特別需要倡導一種制造業文化,這種文化有一些核心詞、關鍵詞,比如專注、認真、精致、持續等。這些東西聽起來很平淡,但確實是我們很缺的一些最基本的東西。高速增長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從前機會很多,大家難免浮躁,現在應該由喧囂回歸平靜,干一點自己本業的事情。
上一篇:法治中國道路的四個基本理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