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制造業很可能是下一個“風口”
互聯網到底解決了什么問題?主要解決了信息密度的問題,具體來講是解決信息滲透的問題,以及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麻煩?;ヂ摼W和制造業的結合,潛力極大。最近幾年網購發展很快,三年前可能沒有幾個人能想得到現在的情況,三年以后中國的制造業和互聯網會結合到什么程度,我認為也是很難想象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推動產業升級,在大多數場合不要指定技術路線,不要說一定干什么,一定不干什么。你可以提出設想,但只是一個建議,將來到底變成什么樣子,我們很難想象,大量活動屬于創新,而創新是有不確定性的。制造業和互聯網的結合是整個互聯網+的重頭戲,中國在這方面很有優勢,第一,互聯網技術趨于成熟,現在有一個時髦的詞叫作風口,我們正處于互聯網發展的風口上。第二,我們正處于產業洗牌的時期。第三,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各種商業模式在中國是最容易成功的,美國股市上互聯網企業排前十位的來自兩個國家,一個是美國,有六家企業;另一個是中國,有四家企業。中國有13億多人口,為全世界的各種互聯網技術、各種商業模式提供了最大的推廣環境。因而互聯網+這個事,我們完全有條件和可能做到世界上最好,一定會出現一些在這個領域中領先的行業和企業,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覺得一定是有問題的,這不是別人的問題,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加快改革,形成與制造業升級相適應的融資模式
我國過去三十多年特別是過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主要集中在重化工業、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等領域,與以銀行為主的融資體系基本上是適應的?,F在要搞創新,十個人去投資,七八個可能失敗,風險很大,讓銀行去提供資金可能嗎?我們經常講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可能主要還不是銀行“覺悟”的問題,需要轉換整個融資方式。與創新搭配的是風險投資。企業轉型升級,也需要在融資結構上有一個大的轉變。這一輪經濟放緩的過程中,相當多的企業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們企業的負債率從全球范圍來說都是相當高的,而負債率高與企業融資結構直接相關。在中國的企業融資結構中,股本比例相對較低,大量使用的是外部融資。這種融資結構在企業處在調整期、下降期的時候受到的壓力更大。需要改變這種融資結構,增加股權投資比重。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市場承擔著重要使命。我們需要有一個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以此帶動企業融資結構的轉型,為制造業的升級和創新提供穩定、可靠、可持續的資金支持。
上一篇:法治中國道路的四個基本理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