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現代法律觀念與優秀傳統規范相結合。提高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識,是一項長期艱巨任務。根本方式是教育,既要堅持法制教育,又要善于從傳統中發掘化解矛盾的“良藥”,建立通過批評求團結的機制和通過斗爭施加教育的機制。制定村規村約,堅持原則,在是非問題上不當好好先生,對違法犯罪行為決不姑息縱容。要教育村民,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不允許少數狠人惡事破壞全村的利益和共同的情感。打擊少數,教育多數,弘揚正氣,壓制邪氣,創造鄉村和諧、穩定、發展的環境。還可以借助鄉村特殊慶典,或創設新型的鄉村活動和鄉村標符,完善村紀,改善村規,增強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鄉村文化氛圍,推動鄉村治理走上一條現代化的康莊大道。
用大數據建立農業期貨市場。積極探討應用大數據信息處理技術,建立和完善農業期貨市場。期貨產品可包含土地使用權、產品種類和產品價格等內容,期貨(合同)的雙方是國家和農戶。期貨產品可以轉讓和競價。這個市場對農戶有兩個好處:一是扶貧。有些農戶有土地經營權后,由于種種原因可能經營不好陷入貧困。轉讓后可以獲得比自己經營更高的效益,間接起了扶貧的作用。二是規模化生產。比如一個農戶可以把整個鄉的大部分土地簽下來,成立農業公司,大規模生產提高效率,節約成本。這個市場對國家有三個好處:一是計劃和調控。國家通過合同來計劃各種農業產品的產量。不是通過行政命令,而是市場調節。通過制定價格,國家可以設計有多少農田用于生產何種農產品,減少盲目生產某個產品的情形。二是形成生產區。通過競價,各地都會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生產,鞏固和形成東北的優質稻米區、長江中下游的普通稻米區、華北的小麥區、新疆的棉花區和華南的水果區等。三是環境保護。國家在合同中可以加上一些環境保護的條款,從而使環境得到保護。
上一篇:如何培養新型職業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