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新常態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新挑戰

2015-08-28 09:22 來源:經濟參考報  我有話說
2015-08-28 09:22:38來源:經濟參考報作者:責任編輯:田依漪

  第四,隨著利率、匯率市場化的推進和金融進一步對外開放,實體經濟面臨的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明顯加大。資金管理不當,很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對于一些“走出去”尋找新市場、新技術和新的發展空間的企業來說,這類風險往往更加致命。

  2、實體經濟轉型的新趨勢

  為應對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未來中國實體經濟發展趨勢將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企業將從過去主要依靠規模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轉向更多發掘范圍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也就是說,企業將跳出依靠生產規模擴張攤薄成本和做大同類產品市場的傳統方式,轉向從更廣闊的市場獲取商機,為更多的客戶群體服務。而企業的競爭手段也將從標準化、大批量生產、低成本,轉變為差異化、個性化和優質服務。

  其次,從大規模的吸收外資轉向大規模“走出去”。這是又一個實質性的轉變。商務部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2014年中國全行業對外投資1160億美元。若加上第三地融資再投資,全年對外投資達到1400億美元,比同期利用外資總額高出約200億美元。隨著中國經濟體量、質量和融入全球經濟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從大規模商品輸出轉向大規模資本輸出,不僅是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多元化必然結果,也將成為深化國際交往的主要方式。改革開放30多年來,為將外資“引進來”,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如何通過稅收、土地、信貸等方面的政策激勵吸引外企。但從資本凈輸入國轉為凈輸出國以后,我們面臨的問題就變為如何更好地適應海外大市場,以及如何提升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第三,由投資拉動轉向更多依靠創新拉動經濟。多年過多依靠投資增長拉動經濟的結果,是高消耗、高污染和產能大量過剩。盡管未來一段時期內投資仍將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拉動力量,但技術創新將成為更有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增長動力。依靠科技推動產品向特色化和高端化發展,加快包括企業文化、人才培養、創新平臺、研發投入、技術儲備在內的技術創新鏈建設,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點。

  第四,由過去主要依靠增量拉動經濟(如投資形成新的生產能力、新增信貸、新增勞動力),轉向更多地依靠存量調整來拉動經濟。這種存量調整包括企業乃至金融機構的并購重組、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勞動力結構的調整和素質的提升等等。

  3、對金融體系的新要求

  上述重大轉折對金融行業提出了更加緊迫的轉型要求。

  首先,經濟轉型需要金融機構的服務重心下沉。在工業化的早期階段,經濟發展是以靠高投資、重化工業主導為特征的。金融機構更多關注的是工業、建筑業、大企業、大項目。而工業化的后期階段,市場需求進入個性化、多樣化時代。規模不再是勝負的核心要素,在某些情況下反而可能成為競爭的包袱,中小企業、服務業的大發展才是時代的需要。這就要求金融更多去支持中小微企業、小項目和非制造業。

[責任編輯:田依漪]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