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陸文強
后起大國發展問題的復雜性、特殊性和艱難性,要求必須非常重視經濟安全問題。
不能輕視國家參與經濟活動的重要性
實行市場經濟,國家參與經濟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調整和變化,但不能否定國家參與經濟活動的重要性。
這是因為,現代市場經濟仍不能超越國家利益而存在。所謂全球化、國際化,只是發達國家利益和意愿在國際分工體系上新的表現形式,不存在他們利益的自愿讓渡。在新的國際分工體系下,重復性勞動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創造性勞動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特征,資本、商品和服務的全球性流動,服務于這一新的分工體系。在國際市場中,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所謂的平等自由的市場競爭難覓。例如:發展中國家需要進口高技術,但卻受到發達國家的嚴格控制;本來發展中國家具有工資成本低的優勢,卻被發達國家以傾銷為由加以嚴厲制裁;發達國家要自由進入發展中國家的所有產業,卻嚴格限制發展中國家資本進入自己的重要產業。所有這些,都是發達國家在自由競爭旗號下實行的國家干預。新的國際分工使富國和窮國的競爭力出現根本性差距,如果發展中國家沒有新的舉措,將永遠被拋在后邊。因此,國家必須參與到經濟活動中去:一是保證社會資源向科學技術領域,特別是基礎科學和重大科研工程傾斜;二是要按市場經濟規則,控制經濟命脈和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保障經濟安全,帶動整體經濟發展;三是利用人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市場運行實施科學調控。
不能夸大消費的作用
我們刺激消費,加快經濟循環,這是對的,但不能夸大消費的作用。認識我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在生產領域?還是在消費領域?對于我們戰略制定和經濟安全非常重要。
生產與消費的一般規律是:生產是消費的源泉和根據,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結果。在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中,生產是第一性的,是起決定作用的。從經濟哲學上看,消費在生產目的和再生產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但得不出通過提高消費,就能拉動生產的邏輯關系。因為,只有先提高生產,才能提高消費。并且也只有隨著生產發展,人的消費品才能在質量、數量和品種上相應發生變化。
上一篇:《互聯網+》提升服務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