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抗日戰爭勝利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15-09-01 10:00 來源:《求是》  我有話說
2015-09-01 10:00:40來源:《求是》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作者: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主任 歐陽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抗日戰爭勝利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的歷史邏輯,對進一步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一、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為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

  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不能僅就抗日戰爭談抗日戰爭,而是需要從鴉片戰爭以來近代中國歷史演變這一更長的時間段來考察。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東方大國,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明,曾經長期走在世界前列。進入晚清后,清王朝國勢日趨衰微,帝國主義列強在1840年后的百余年間,悍然發動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多次侵略戰爭,先后逼迫中國簽訂了1000多個不平等條約,肆無忌憚地割占中國領土、掠奪中國財富、屠殺中國民眾。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反抗外國侵略,挽救國家和民族危亡,中國人民進行了頑強不屈的斗爭。但是,由于當時的政府腐敗無能,社會制度落后,抗日戰爭之前的歷次反侵略戰爭幾乎都失敗了,即使偶見較大的戰役性勝利,如中法戰爭中的鎮南關大捷,也以他人“不勝而勝”、自己“不敗而敗”而告終。這種屈辱的歷史到了20世紀中葉終于改寫。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向公眾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侵華日軍128萬余人向中國投降。抗日戰爭作為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而載入史冊。

  抗日戰爭的勝利,開創了中華民族在戰爭全局上以弱勝強的輝煌先例,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抗日戰爭創造了一個軍力、經濟力都不如敵人的弱國如何戰勝帝國主義強國的經驗,為被壓迫民族爭獨立、求解放的斗爭提供了一個范例。在這場民族解放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高舉愛國主義大旗,堅決維護民族獨立和尊嚴,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對敵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余人。國民黨軍隊的廣大愛國官兵在抗日戰場上也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勝利。它不僅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而且廢除了近代以來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得以洗雪百年國恥。歷史因此而發生重大轉折,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提供了根本前提。

  二、抗日戰爭中建立起來的空前廣泛的統一戰線,匯聚了為不斷奪取勝利而一往無前的中國力量

  人民群眾是抗日戰爭勝利最深厚的偉力。毛澤東同志指出: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這其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堅持和發展,是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保證。在日本制造華北事變、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毅然收起遭受血腥屠殺、圍追堵截的階級仇恨,呼吁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首先與東北軍、第十七路軍等實現西北聯合抗日。緊接著又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做了大量工作,使之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1937年7月7日全國抗戰爆發,7月8日,中國共產黨即向全國發出通電,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推動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終于形成并很快發展起來。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敵后戰場和國民黨指揮的正面戰場通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格局。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提出并實施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堅持動員人民、依靠人民,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國內各民族、海內外中華兒女一道為抗戰作貢獻、作犧牲。僅1937年至1942年間,海外華僑就為祖國抗戰募集捐款7億元,發行救國公債11億元,有4萬多僑胞回國參戰或參加戰時服務工作。不僅如此,大批宗教界人士也投身于抗日洪流之中。國民黨統治區民主人士爭取民主的斗爭更是空前活躍。無數生動事例表明,人民群眾一經發動起來,就有了足以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人山”和“人海”。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出現嚴重危機。中國共產黨制定“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有效地制止了分裂,維護了國共合作和團結抗戰局面。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既吸取了大革命時期“一切聯合,否認斗爭”的教訓,又接受了十年內戰時期“一切斗爭,否認聯合”的教訓,是黨的統一戰線思想的重大發展。

  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偉大覺醒,極大地震撼了侵略者,鼓舞了世界上一切主張正義的人們。這種來自中國億萬民眾的力量,既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條件,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