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面深化改革助力中國道路取得成功
從經驗事實來看,從二戰后到現在,全世界180多個發展中經濟體中只有中國臺灣和韓國實現了由低收入向高收入水平的跨越,絕大多數的發展中經濟體長期處在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中。從統計數據來看,二戰以來,只有13個經濟體在長達25年以上的時間段內保持了7%以上的增長速度,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大陸就是其中之一。除了經濟成就舉世公認外,中國在應對四川地震、國際金融危機等重大挑戰時所展現出來的能力也為世界所矚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闡釋了新時期的歷史使命,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藍圖。如果能夠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那么我們不僅可以實現上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所追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且可以走出一條不同西方道路的、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農業大國最終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全新道路。
1.中國道路的成功顯示了東方文明的強大生命力。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深刻地指出,中國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中國是唯一一個保持歷史文明延續性的國家,其語言文字和文化傳統歷經五千年而未曾中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發展自然也是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彰顯了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文化特性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人合一、無為而治的哲學思維。事實也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于中國而言,在促進經濟發展、追求公平正義,實現民族團結和社會進步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其原因就在于其獨特的人文資源能夠化解市場經濟的缺陷。所以,作為東方文明的代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夠取得輝煌成果,再次證明了東方文明的強大生命力。
2.中國道路的成功體現了現代化道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一直以來,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是采用何種方式以及選擇什么樣的路徑來實現現代化。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以新自由主義為核心內容的“華盛頓共識”神化為任何國家要進入現代社會的唯一正確的發展邏輯,而任何與華盛頓共識相違背的發展戰略都在某種程度上被視為異端。
值得引以為豪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解構了“西方中心主義”的話語體系,使得人們相信在美國式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和瑞典式民主社會主義體制之外,還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道路的成功使得眾多拉丁美洲、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有更大的勇氣去探索真正適合本國發展的模式和道路,從而在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公正和環境保護方面取得平衡。中國道路的探索與成功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多樣化發展,也體現了現代化道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3.中國道路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對于如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決定》中所總結的寶貴經驗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事實上,改革開放的中的突破和創新,以及創造的多領域、多方面經驗,很多都是來自于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
總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道路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黨制定一切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制度上保障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獨具魅力,并且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建設制造強國需要耐心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