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胡家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實際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新情況,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當前制定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理論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包括三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理論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理論。本文從這三個方面論述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價值。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新突破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發展和貢獻。無論是傳統政治經濟學還是西方主流經濟學,都認為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不能相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不能成立的命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就是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有一個不斷突破、不斷豐富、不斷完善的過程,主線是對市場的認識不斷深化和科學化。開啟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大幕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是我們黨對市場認識的一次重大飛躍。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我們黨對市場的認識又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提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新論斷,實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又一次重大飛躍。這一論斷是對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反映了世界各國在謀求經濟發展和國家現代化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必將對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涉及許多基本理論問題,包括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等等,習近平同志在這些基本理論問題上都有重要論述。對于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習近平同志指出,“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同時又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但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職能是不同的。”政府職能是“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習近平同志的這些論述清晰劃分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同時也指出了二者的有機結合點,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和實踐邏輯。
上一篇: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