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理論的豐富和深化
如同我國經濟發展開始進入新常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到2020年,“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就全面深化改革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將它作為“四個全面”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一環,豐富和深化了改革理論。
第一,進一步明晰改革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同志強調,改革的方向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通過深化改革,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經濟體制改革而言,改革的目標就是實現社會主義與現代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建立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改革目標可以使我們清晰地把握深化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科學確定改革的優先秩序和具體路徑。
第二,凝聚改革動力,克服改革阻力。作為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重大變革、經濟利益關系的重大調整,改革需要有強大的內在推動力,也會遇到頑強的阻力。對于改革的動力,習近平同志指出,“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使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為深化改革開放夯實群眾基礎”。可見,人民群體的智慧和力量,發展利益的公平分享是改革的內在動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在這兩個方面積蓄能量,釋放動力。隨著改革進入攻堅克難階段,必然會遇到強大的阻力,突破改革的阻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使我們樹立起了改革必勝的信心。
第三,科學處理好改革中的若干重大關系。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謀劃,協調配合。習近平同志指出:“必須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這些關系可以概括為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處理好這些關系,就能夠使改革扎實向前推進,同時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社會和諧穩定。
上一篇: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