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做國際體系中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與創新國際機制的關系。中國現在是國際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新興大國,而美國是國際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大國。中國能否和平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其能否處理好與美國的關系。一個新興大國與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大國可稱為一對矛盾,美國許多人擔心中國興起后將會對美國構成威脅。但另一方面,中美的共同利益在增加,經濟相互依存性在增強。現在兩國都相互認為是“國際體系中的利益攸關方”。
現行的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作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產物,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改革,雖然仍有許多不公正、不合理之處,但總體而言,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有許多積極作用。因此,中國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同時,應進一步積極參與、有效利用和完善國際機制,并趨利避害。同時,中國應善于利用當前國際機制處于改革和變動之際的契機,進行機制創新,或彌補某些國際機制的缺失,祛除現有制度中的瑕疵。歷史經驗證明,一個新興大國的機制創新能力,是檢驗它能否真正興起的一個要素。
另外,在機制創新中,應注意新的國際機制與現存國際體系的兼容性,即它并非與世界主導性大國核心利益相沖突,相反,有助于維護主導性大國利益。由于鄰近區域是中國國際影響力最大和最直接的地區,中國在國際機制創新中應以之為重點。
二是處理國家主權與國際機制的關系。國家主權與國家利益緊密相連,在全球化時代,有必要對國家利益進行重新思考。
今天,國家利益仍是各國外交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國家利益既由物質力量組成,也由觀念建構而成,而后者更為重要。物質形體在人們思想中得到反映,并通過群體思維加工為觀念形態,這便是國家利益。
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與冷戰時期相比,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由此,人們的思想首先必須正確反映現實情況,人們的觀念必須根據新形勢發生變化,才能用新的理念去建構新的國家利益觀。近年來,中國主張“順應歷史潮流,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這種將中國國家利益與全人類共同利益相結合的利益觀,成為中國國際戰略新理念的基礎。中國人民的利益是全人類利益的一部分,中國的國家利益與全人類共同利益具有統一性。
在如何看待國際機制問題上,也存在如何認識國家利益的問題。這與國家主權觀息息相關。自近代以來,國家主權的發展歷程充分證實了其合理性和進步性。若國際體系缺少國家主權的基礎,或缺少國家主權的保障,人們很難想象世界政治和經濟能夠在相對平穩的道路上運行,并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但主權也是一個歷史概念,它的范圍和內涵是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的。
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等趨勢的迅速發展,許多國家對主權的觀念和態度也在發生一些變化。現在各國堅定維護國家主權的核心要素,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經濟依存日益密切,共同利益亦在上升。許多國家為了更好地維護和發展國家利益,自愿簽署一些國際協定或加入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將屬于國家主權邊緣要素的對外貿易權、貨幣權中的一部分轉讓給一些國際組織和區域組織。一些國家還主動限制或放棄某些邊緣性主權。
上一篇:中國經濟新常態重在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