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務部部長 高虎城
2013年,習近平同志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一帶一路”倡議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是推動開放合作、促進和平發展的中國方案,是縱貫古今、統籌陸海、面向全球的世紀藍圖,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許多國家積極響應。經過近兩年的不懈努力,“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積極效應正在顯現。展望未來,應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刻內涵,共同推動這一重大倡議落實,給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途徑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新的強勁增長動力尚未形成,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萎靡不振,世界經濟陷入低增長、低通脹、低需求和高失業、高債務、高泡沫的“新平庸”。面對全球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擾,各國抓緊調整發展戰略,著力優化經濟結構,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盡管國際社會出現一些“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的聲音,一些國家甚至采取加強貿易投資保護等不合時宜的做法,但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以開放促發展、以合作圖共贏仍然是世界發展的主流。“一帶一路”建設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有利于區域乃至全球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有利于擴大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規模,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和就業機會,為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更為持久的新動力,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要素稟賦各異,比較優勢差異明顯,互補性很強。有的國家能源資源富集但開發力度不夠,有的國家勞動力充裕但就業崗位不足,有的國家市場空間廣闊但產業基礎薄弱,有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旺盛但資金緊缺。我國經濟規模居全球第二,外匯儲備居全球第一,優勢產業越來越多,基礎設施建設經驗豐富,裝備制造能力強、質量好、性價比高,具備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綜合優勢。“一帶一路”建設的空間和潛力巨大,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網絡狀的大聯通,共建集群化落地、鏈條式發展的產業合作園區,有利于各國發揮比較優勢,拓展貿易投資和產能合作,把經濟的互補性轉化為發展的互助力,形成生機勃勃、群策群力的開放合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