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84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張曉玲主編:《社會弱勢群體權利的法律保障研究》,第70頁,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年版。
[3]鄭杭生主編:《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發展研究報告2002:弱勢群體與社會支持》,第123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胡聯合、胡鞍鋼:《貧富差距是如何影響社會穩定的?》,《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5]田華綱:《論促進社會階層良性流動的公共政策選擇》,《學習與實踐》,2009年第6期。
[6]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第14頁,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版。
[7]韓志明:《利益表達、資源動員與議程設置——對于鬧大現象的描述性分析》,《公共管理學報》,2012年第2期。
[8]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第377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哈貝馬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第264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10]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編:《201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第35頁,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11)《關注企業下崗工人生活困境,代表建言提前退休》,2012年3月12日,http://www.scspc.gov.cn/html/zhyw_11/2012/0312/65321.html,2014年6月10日。
(12)《2013中國基尼系數近10年最低,統計局稱符合國情》,2014年1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01/20/c_126031680.htm,2014年6月10日。
(13)阿馬蒂亞·森:《論社會排斥》,《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年第3期。
(14)李培林:《農民工:中國進城農民工的經濟社會分析》,第306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15)《2012年度殘疾人狀況及小康進程監測報告》,2013年6月27日,http://www.gyxww.cn/cl/ZWGK/201307/166418.html,2014年6月11日;《2013年度殘疾人狀況及小康進程監測報告》,2014年7月1日,http://www.wuxi.gov.cn/ggfw/fwzt/fwcjr/clkx/6967730.shtml,2014年7月24日。
(16)國家統計局:《2011年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2012年4月27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7766442.html,2014年6月11日。
(17)李學林主編:《社會轉型與中國社會弱勢群體》,第43頁,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18)吳興國、丁國峰:《意識、方式、能力:新生代農民工權利實現的影響因子——基于農民工主體的視角》,《中國發展觀察》,2010年第7期。
(19)劉茜:《農民工權益誰來保障》,《南方日報》,2011年2月25日。
(20)羅伯特·達爾:《論民主》,第60頁,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21)(22)佟麗華、肖衛東:《中國農民工維權成本調查報告》,2007年1月22日,http://www.cnlsslaw.com/list.asp?Unid=2506,2014年8月3日。
(23)于建嶸:《從剛性穩定到韌性穩定》,《學習與探索》,2009年第5期。
(24)房寧:《論民主政體的政治穩定功能》,《戰略與管理》,1998年第2期。
(25)威廉姆·J·鮑莫爾、阿蘭·S·布萊德:《經濟學:原理與政策》(第七版),第377頁,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6)楊海蛟:《充分發揮中國社會管理的優勢》,《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3月9日。
(27)劉華蓉:《大眾傳媒與政治》,第95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8)戴元光、陸瓊瓊:《弱勢群體在中國電視中的“弱勢”》,《傳播學論壇》,2006年第6期。
(29)蔡定劍主編:《反就業歧視法專家建議稿及海外經驗》,第34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30)張曉玲主編:《社會弱勢群體權利的法律保障研究》,第306頁。
上一篇: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