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成斌
在“互聯網+”時代,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是紙質媒體創新發展的方向。
“互聯網+”為紙質媒體創新發展帶來新契機。互聯網深刻改變了世界,而得風氣之先的傳媒業受互聯網影響至深。從紙媒的翻閱時代,到電腦的點擊時代,從移動媒體的觸摸時代,再到又將孕育而出智能語音的說聽時代,可以說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變化之迅猛,新興媒體裂變式發展之迅速,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變革之深刻,對傳統媒體帶來的挑戰前所未有。紙媒閱讀習慣正在被電腦和手機屏閱讀所代替。新媒體的興起為紙媒期刊帶來了讀者流失和影響力下降,紙媒期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新媒體的擠壓和挑戰,唯有創新發展才能生存。另外,不論新媒體發展多么迅速,有多少優點,但也有其先天性的基因缺陷。如網絡傳播,多追的是快,求的是量,其片斷式的發布和快餐式的閱讀,往往會帶來“淺思維”和“淺決策”。現在一些網絡發布的信息真假難辨。新技術放大了街談巷議,這迫切需要有主流媒體的權威聲音,才能還原真相。如從期刊發行的角度看互聯網,期刊有200多年歷史的厚重,在20多年的互聯網面前更有自信力、有定力、有魄力。紙媒報刊在內容至上、質量取勝、可信度高、品牌知名度好等方面比網絡媒體有著獨特的優勢。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需要將傳統報刊和互聯網站各自的優勢結合起來,推動傳統紙媒與互聯網融合,促進傳統媒體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縱深發展。通過“報刊+互聯網+研究基地”的模式,把報刊內容的深度報道、網絡媒體的廣泛傳播、研究基地的研究成果等融合起來,構建數字化、網絡化的信息資源聚合平臺和傳播平臺,打造電子刊、手機刊、微視頻、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群,優化資源、整體發布,形成抱團發展的新態勢。
推動傳統報刊與現代媒體實現有效融合創新發展,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明確融合發展的方向。報刊需要堅持內容為本、技術支撐、服務制勝、用戶至上、優勢疊加、一體發展;與此同時,注意吸納“互聯網+”思維,做到用戶至上、簡約極致、開放共享、迭代創新、跨界協作。具體來說,就是需要將受眾從讀者變為用戶,適應受眾定位發生的新改變;市場結構從相對壟斷到市場細分,適應媒體市場發生的新改變;從單一的內容到多樣性和跨界式的運用,適應傳播內容和形式發生的新改變;從單方向傳播到交互式和互動式傳播,適應傳播方式發生的新改變。融合發展融的是先進的理念和思路,合的是精彩的內容和技術,做的是協調和互動,求的是再造和雙贏,用“互聯網+”的思維辦媒體、抓融合,搶占新的發展制高點。二是在融合發展中堅持報刊特色。這就要求做到融合境界要高,實現傳統與現代融合,紙介與網絡一體,體現你中是我,我中是你,內外一致,表里如一;而且融合步子要穩,從報刊與互聯網的共存共生,逐步達成深度合作,互動發展,形成宣傳報道立體化、互動化效果,最終建成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深度融合的新型媒體。三是創新融合體系。傳統媒體與互聯網融合,需要依托傳統媒體的資源優勢,突出“技術+用戶”這個核心要素。一方面將報紙、期刊、網站與社會科學研究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和優勢疊加、取長補短、全面對接;另一方面在內容選題策劃和內容研制生產中,創建內容數字化生產體系,形成一次采集、多次生產、多元發布、多級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臺互動的采編及發布流程,達到紙質媒體、APP、微博、微信同步轉發,擴大閱讀受眾。四是強化人才支撐。培養新媒體人才,特別是要培養能策劃、能編寫、能拍攝、能傳輸、能研發、能管理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培養新媒體領軍人才和技能應用人才,以人才引領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上一篇:協商民主之中西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