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臧雷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體上看,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適應中國國情和發展的要求的,而且具有獨特的優勢。但是,隨著社會發展階段的變化和國家戰略任務的調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面前,黨和人民對于國家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形之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有亟待改進的地方。因此,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將是當前和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和現實需求。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對國家治理基礎理論重大課題攻關研究。理論創新對實踐創新具有重大先導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理論創新為先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理論支撐,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我們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當代世界發達國家治理理論的有益要素也提供了國家治理可借鑒的思想資源。為此,需要凝聚高校和科研機構中的優勢學科和優勢科研資源,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發展的層面和視角出發,緊密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偉大實踐,對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行系統梳理、深入總結、提煉闡發和建構發展。同時,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對于西方當代治理理論進行分析批判,揚棄和吸收,從而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國家治理理論,為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發展提供理論知識、分析工具和思維邏輯。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發揮各類研究智庫的優勢和特點,從戰略層面對于國家治理展開總體發展戰略、專項治理和發展戰略目標路徑、發展階段、實施機制和貫徹方式的研究。國家治理發展戰略研究,是對于國家發展和治理宏觀目標和路徑的理論思考和概括,也是對于國家治理專項目標及其達成機制的專門概括和設計。國家治理發展戰略是理論與對策、制度與政策、宏觀與微觀、一般與具體有機結合的結合點。實現國家治理的目標,迫切需要展開國家治理和發展戰略研究。實踐證明,國家治理的成敗得失,國家發展的持續壯大,首先取決于國家治理和發展的戰略思考和規劃設計。實際上,國家治理的戰略,恰恰是國家治理的能力的集中體現,因此,國家治理戰略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各類研究智庫應側重于提供針對重大問題的戰略性方案,智庫人才應該是能夠把握事物根本、判定事物虛實、敏銳判斷社會變化趨勢的戰略科學家,在其決策建議背后,首先要有深刻的、系統的理論能力和專業能力。換言之,各類智庫應該做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瞭望者,登高望遠,瞭望航向,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發揮資政咨治的智力支持功能,對國家治理發展發揮戰略性前瞻功能。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基于國家治理和深化改革的現實發展和面臨矛盾,從實踐出發,對政府、市場、社會治理等領域的重大問題展開系統對策研究。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求立足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提出國家頂層設計方案,也需要統籌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在這其中,主要包含政府治理、市場治理、社會治理、生態治理、公共安全治理、腐敗治理、司法治理、都市治理、城鄉統籌治理、軍隊治理、“互聯網+”治理和全球治理等。因此,要按照國家治理和深化改革的統一部署,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步驟同步并進,展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制度建設的改革研究,并且深入分析改革與治理的重點難點和深層原因,構成國家治理和深化改革的重大現實使命和對策研究任務。在直面回答和應對這些重大現實問題時,中國傳統國家治理以及當代中國法治實踐提供了什么資源?國外的司法實踐具有什么可以借鑒的經驗?這些課題的研究提出了重大挑戰性任務,也迫切需要新型智庫組織提供深度理論和對策支持。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對中國地方性行業性改革創新實踐進行實時總結評估,并將局部實踐上升為地方乃至國家治理的普遍實踐。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吸收來自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的經驗。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方面有過許多探索,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各地方各行業進行過許多創新性實踐,在依法治國、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政府問責、政治透明、行政效率、政府審批、政府績效管理、地方分權和社會組織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可貴的探索,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其中不乏應用推廣的價值。然而,許多創新性治理改革因為沒有上升為及時得以制度化、程序化和法治化而中止,或者僅在小范圍內實施。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總結地方和行業治理改革的創新經驗,及時將優秀的治理創新做法上升為國家政策、制度、機制甚至法律。為此,需要組建專門的研究機構和研究團隊,對于地方性和行業性實踐進行系統搜集、分類整理、實效評估、可推廣性分析等研究,從而形成地方和行業治理案例庫,為地方治理和國家治理提供服務。
國家治理改革是世界各國面臨的課題。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需要堅持以改革促進開放,以開放促進改革。用國家治理改革來與國際社會對話,不但可以建立雙邊或者多邊學術文化溝通的渠道,使國際社會與我國學術界更容易達成雙向理解,而且可以更大程度彰顯中國發展的優勢所在。中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經過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和艱難曲折的漸進改革而形成的,中國國家秩序的歷史進程不僅需要理論解釋和說明,國家治理的中國智慧也需要認真梳理和系統總結,對中國國家治理的歷史與現狀、治理要素和資源做出理論解釋和說明,強化我國國家治理理論與實踐的國際影響力,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提升中國國家治理文明在當代世界文明體系中的話語權的重大任務,迫切需要學術性專業性的研究機構及其相關研究成果來承擔。
上一篇:社會治理的最終原則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