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致力于構建2.0版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2015-09-28 14:02 來源:人民論壇網  我有話說
2015-09-28 14:02:15來源:人民論壇網作者:責任編輯:田依漪

  大國(不僅是西方大國)將繼續(xù)在3.0版全球治理時代發(fā)揮重要作用。中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最有活力的新興經濟體(Emerging Economies),美國作為最大的發(fā)達國家和最有影響力的成熟經濟體(Established Economies),將在3.0版全球治理時代扮演重要角色。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GDP占世界的比重高達34%,對世界經濟發(fā)展的貢獻力超過60%,在氣候變化問題、世界疾病防控問題、國際維和行動、國際金融安全問題、國際貿易平衡問題、世界能源安全問題、國際恐怖主義問題、世界糧食安全問題、國際移民問題等全球治理問題上,中美兩國都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美兩國作為全球大國所擔負的責任與使命因素的地位將大大上升,這將使得兩國之間的共性(尤其是維護全球治理的有效性方面)在增加。雖然我們不主張G2,但中美作為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大國,都有對世界和平與人類發(fā)展事業(yè)負有不可推脫的全球責任。因此,筆者認為 未來“2.0版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要強調全球治理3.0 版時代的價值觀認同,即強調“和平與發(fā)展、合作與共贏”的價值觀念。全球治理需要中美兩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化給全球治理帶來的新問題與新挑戰(zhàn)。習近平主席此次訪美之后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fā)表的題為《謀共同永續(xù)發(fā)展做合作共贏伙伴》的演講,就有這一戰(zhàn)略構想的味道。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支持發(fā)展中國家落實2015年后發(fā)展議程,就充分表明了中國對全球治理的大國責任意識與有所擔當的情懷。

  而且,筆者認為現在提出構建2.0版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正當其時,這主要有以下3點理由:

  理由一:當前國際格局與國際秩序變化不定,國際安全形勢堪憂,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亟需大國合作,而非大國對抗。這點可從基辛格、哈斯(Richard N.Haass)、布熱津斯基等美國一流戰(zhàn)略學者的近期言論看出來。基辛格認為當今世界秩序正處于一種貌似有序但實則逐漸向無序狀態(tài)演進的一個長期趨勢中,這個趨勢將不利于未來的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哈斯在美國《外交》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失序時代”的文章,對整個國際秩序做了一個很悲觀的判斷:當今時代可能正處于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失序的時代。布熱津斯基的《戰(zhàn)略遠見:美國與全球權力危機》也從另一個視角闡述了他對當今國際秩序的憂慮。這些美國戰(zhàn)略學者都認為包括美國、中國在內的世界大國如果對當前的國際無序狀態(tài)認識不夠、處置不當,則有可能導致國際戰(zhàn)爭的再現與世界和平的終結。他們的言論都為我們提出2.0版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戰(zhàn)略精英共識,即中美在全球和平發(fā)展與安全穩(wěn)定問題上的合作,是新時期全球治理的需要,是可以上升到共同的價值觀念的高度,而不僅是現實國家利益互需的低層次。

  理由二:“距離產生美”,中美之間實力差距有所恢復,這減緩了美國戰(zhàn)略精英界對所謂的“中國威脅”的緊迫認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和平崛起的步伐“被加快”了,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尤其是經濟實力的差距被大大縮小了,美國戰(zhàn)略精英界緊迫地感受到“中國威脅”的壓力與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的臨近。奧巴馬政府的“戰(zhàn)略東移”與“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就是這種緊迫感的直接反應。但近年來,尤其今年以來,中國國內經濟確實面臨“中速換檔”帶來的巨大放緩壓力,以及國民經濟長期高速增長帶來的后勁缺乏,從而形成所謂的“經濟新常態(tài)”——即中國宏觀經濟將在未來一段較長時期內減速;而自去年下半年,尤其今年以來,美國國內經濟復蘇強勁,GDP增速不斷加快,今年有望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狀態(tài)。一方減緩,一方加速,中美之間的經濟實力差距將會有所加大,美國對華實力優(yōu)勢將會有所恢復,其對華博弈的信心也會有所恢復。“距離產生美”,這會大大減緩美國對“中國威脅”的緊迫認知。威脅感的下降,就給中美兩國關系的緩和與新型大國關系的深化創(chuàng)造了機會。

[責任編輯:田依漪]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xù)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tài)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