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理論·第三季度經濟數據系列解讀一】
編者按: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4877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在合理區間,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就此,光明網聯合盤古智庫推出系列文章,準確解讀統計數據,科學分析經濟形勢,提升應對能力。
作者: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湖北統計局副局長 葉青
19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4877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按季度算,一季度同比增長7.0%,二季度增長7.0%,三季度增長6.9%。
之所以三季度的GDP增長率是6.9%,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先生講了兩大原因。一是三季度我國的對外出口是-6.8%,降幅比二季度擴大了4.6個百分點,所以三駕馬車中出口的下行壓力是加大的。二是各地在實實在在地去產能,直接影響規模以上工業的增加值,GDP規模自然會縮小。鋼鐵、水泥、建材這些傳統產能過剩行業的增速都出現了下滑。前三季度,粗鋼產量下降了2.1%,水泥產量下降了4.7%,短期來講對工業下行產生了壓力。另外,前期增長比較快的像汽車、手機這些行業,市場容量也進入了調整期。這就不能不引起筆者的思考:對各級政府考核時,投資增長率是一個關鍵性指標。老這么強調投資增長、對投資增長稍有下滑就憂心忡忡,產能過剩的問題如何解決呢?此輪的制造業投資的增長,可能就是新一輪的產能過剩。希望民生性的投資能夠敞開來增長。
除了國家統計局強調的這兩大原因之外,筆者認為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互聯網+”形成的對產能放大與市場重分的“雙刃劍”影響。一方面,在電商的支持下,產生了新的產能。9月底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5中國網購用戶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網購用戶線上消費的78%是對傳統線下消費的替代,從具體類別看,服裝鞋帽和家用紡織品在全部網購總額中所占比重最大,接近30%,明顯高于其他商品,而這部分產品是比較容易在中小城市生產的。手機和手機配件、家用電器所占比重均為8%。而且22%的網購消費是網絡刺激下所產生的新增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傳統產業中沒有“+互聯網”的,市場被互聯網擠壓,失去原來的市場份額。
從以上這三個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業家中為什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垂頭喪氣。可以推測,處于產能過剩行業的、產品以出口為主的、不懂甚至不相信互聯網的企業家勢必叫苦不迭。反之,則是迎來了發展的新機會。
但是,這些數字表明,經濟形勢符合基本的判斷。這種判斷是“速度轉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習近平語)。要充分認識到,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韌性、巨大的潛力潛力、在中西部與東北有巨大的回旋余地(李克強語)。建議大家透過6.9%的“冷”,尋找發展機會的“熱”。淡化增長率,而重視增長的機會。
在當前形勢下,建議企業家關注以下幾個機會。
一是認識并參與“互聯網+”戰略。有業內人士說,不懂互聯網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相信互聯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武漢企業良品鋪子運用電商來營銷,在全國很有影響,去年銷售25億,今年預計50億。今年投巨資與華為、IBM合作,打造一個涵蓋線上線下所有銷售平臺的網絡通路,并用信息化手段打通企業內部所有流程和環節,實現完全意義上的“扁平化”管理,給消費者帶來更加高效、便捷的全新消費體驗。所謂全渠道,即消費者可在良品鋪子的線下門店、官方微信、本地生活入口、社交入口、移動客戶端以及PC端的淘寶、天貓、聚劃算、京東、一號店、卓越、當當、聚美優品、唯品會等所有平臺享受到良品鋪子的精致服務。最近,青島啤酒在青島做“青啤O2O”,青島啤酒在這個平臺推介啤酒,顧客下單,送貨上門,一旦成熟,要在全國布局。
二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戰略,不做旁觀者。央企基本上都與“一帶一路”戰略建立了聯系。比如,在巴基斯坦,16家央企大展宏圖。位于武漢的中交二航局建造了中企在塞爾維亞多瑙河上的第一座橋。一條多瑙河需要多少座橋?有多大的機會!武漢還有武船、鐵四院、武鋼、大橋局、一冶建設、三峽集團、葛洲壩等都“走出去”了。民營企業要“傍大款”,與國有企業共同走出去。高科技企業,比如光谷北斗在東南亞、墨西哥、俄羅斯都有新的市場。
三是從“一江一圈”中尋找機會。在長江經濟帶,國家的各種政策正在釋放,僅城鎮化就有一批機會。京津冀經濟圈由于有了冬奧會的題材,加上環境治理的要求,會有一大批制造業外遷,中西部可以以“產業園+產業鏈”的方式、在保證不污染環境的前提下加以引進。
四是關注“十三五”規劃的機遇。10月的五中全會就要定“十三五”的盤子。“十三五”將會如何發展,重點是什么?目前大家都在研究。筆者覺得“十三五”的重點在基建與富民這兩個方面,也就是通過這兩個方面拉動內需。所謂基建,有大小之分。所謂“大基建”就是“鐵公機水”,涉及到全國性的交通網絡的建設。“小基建”就是地方性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綜合管廊就是一例。綜合管廊又稱共同溝,它是實施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和維護,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設市政公用管線的市政公用設施。位于武漢的一冶建設公布,公司中標甘肅省白銀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工程總投資22.38億元。9月中旬,200多人的工程隊已進駐白銀市并開始施工。專家分析,國內城市地下管廊迎來建設高峰期,是正在開啟的年均投資萬億級的龐大市場。(光明網記者蔣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