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資本范疇的哲學意蘊

2015-10-26 10:23 來源:學習時報  我有話說
2015-10-26 10:23:16來源:學習時報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作者:趙培

  充滿矛盾的資本

  資本在它產生的那一刻就成為充滿矛盾的混合體。充滿矛盾的資本總是將自己創造的一切同自身對立起來,它“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經預言資本行將消亡,然而,資本的消亡并沒有迅速到來。在新全球化時代,資本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資本帶來的惡果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交往,甚至對人類的未來和生存提出嚴峻挑戰。

  資本始終展現著自己的矛盾,從這富有張力的畫面中準確地勾勒出資本范疇的圖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不論資本如何演變與發展,對資本的認識終歸要回到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

  作為形式與內容、過程與實體相統一的資本

  馬克思對資本范疇的分析完成于《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在這部為《資本論》而作的研究筆記中,馬克思詳盡地論述了作為范疇的資本。大體說來,馬克思認為,資本范疇是形式與內容、過程與實體的統一。

  馬克思對資本范疇的考察從批判古典政治經濟學開始,后者主要是從內容和實體的層面來考察資本。他們認為,貨幣是資本的最終形式,而前者作為交換價值又是以往生產積累下來的財富,又作為生產要素投入到新的生產中。這樣,資本就成為只有物質屬性的純實體,它是積累起來的勞動,是生產的要素,是創造價值的價值。這種認識的主要缺陷在于,資本“被理解為物,而沒有被理解為關系”。在抽掉了資本的形式和過程之后,“資本就成為存在于一切社會形式中,成了某種完全非歷史的東西”,資本自身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一切人類生產實踐活動的普遍前提。

  馬克思不同于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他認為應該從“流通中運動發展起來的交換價值”來理解資本范疇。換句話說,貨幣不是資本的完成形式,而是資本的最初表現形式。貨幣作為交換價值如果離開了流通,它就是價值尺度和交換手段,相反,只有在流通中貨幣才是交換價值,進而才能成為資本的最初形式。因此,流通是資本的前提。資本只能在流通中保存自己,在流通中,它既沒有喪失實體(商品),也沒有喪失形式(交換價值)。在流通中,資本交替的成為商品和貨幣,正是通過這樣的過程,資本才能獲得實體的規定性而又不失去自己作為交換價值的規定行。所以,資本以流通為前提,又在流通中確證了自己,它是商品和貨幣這兩種規定性的統一,是處在流通中的商品和貨幣的總體。流通本身又包含著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這兩個要素,前者是價值增殖的過程,后者是價值實現的過程。因此,馬克思對資本的考察,就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最基本單元,即商品和貨幣,上升到整個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層面。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資本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才有等同的意義。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馬克思是從形式與內容、過程與實體的統一去把握資本范疇的。也正是基于這種認識,才能真正地揭示資本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秘密。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