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新華網思客會在海南召開,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經濟的下一程。香港大學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金融與公共政策實踐教授肖耿發表了題為“以金融深化與開放來激發創新與增長”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非常榮幸,祝賀思客開這么好的會議!上午學了不少東西,也越聽越糊涂,到底該投還是不該投,房市、股市還是人民幣。我今天想講的就是中國目前實際上是在從野蠻增長轉變到可持續增長。野蠻增長是什么呢?就是只漲不跌,房市只漲不跌,人民幣只漲不跌,要么就是只跌不升。現在的問題就是要做這個轉變,要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障礙在哪里?動力在哪里?希望在哪里?機制在哪里?有什么秘密武器?
中國正在做四個癌癥手術
首先,我們來看這個障礙。剛才已經講了很多,中國目前實際上正在對四個癌癥做手術:一個是腐敗,一個是污染,還有一個就是過度的地方債,另外還有一個就是產能過剩。這個手術已經開始了,但是大家仔細想一想,所有的這些手術都是對中國的宏觀經濟緊縮、腐敗、減少消費,剛才邱曉華提到,污染增加成本、地方債財政緊縮,你要處理地方債就財政緊縮,產能過剩就很明顯的是經濟要下滑。那么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的宏觀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還有一些社會政策,實際上是低估了手術給我們帶來的短期威脅。這已經得到修正,昨天剛剛雙降,還有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幾個月后可能都會見效。
現在的問題就是過去的增長這么快,為什么這些動力都沒有了?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個動力在哪里?主要在三個方面。一個是地方政府,他們有沒有積極性。二是國有企業,他們有沒有積極性去提供更多的公共基礎設施,更好、更聰明的公共基礎設施,因為那些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基礎。沒有互聯網,沒有高速公路、高鐵、飛機、機場、碼頭,我們的淘寶怎么淘?淘了以后怎么送貨?所以公共基礎設施和民營企業是互補的。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有一個動力就是外資和民企。但是外資和民企有一個特點,他們特別注重市場,如果沒有市場他們不會投資,這時候的市場預期就變得非常關鍵。
實現創新與改革紅利,需要容錯機制
這三個動力必須重新啟動,要重新啟動非常困難,希望在哪里?有兩點。剛才很多專家都提到,一個就是創新,美國上百年的穩定增長主要就是靠勞動生產率和創新,另外一個希望是我們中長期的改革紅利,就是我們的“中國夢”,我們的改革紅利就是中國夢的實現。但是這些紅利都不在今天,都在將來。那么為了要實現這兩個最有希望的領域,一個是創新,一個是我們的改革紅利,我們缺的是機制。兩個機制,這兩個機制李克強總理最近特別提到:容錯機制。中國的改革37年的歷史就是試錯的歷史,我們現在改革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在試錯過程中的錯,但是沒有試錯怎么可能有成功?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容錯機制。在人類歷史上,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有兩個容錯機制,我們必須要擁有,這是兩個必須要跨越的檻,一個就是股票市場,還有一個就是破產。破產我們比較熟悉,朱镕基當年改革的時候關停并轉,然后再投基礎設施、上市,這就是破產機制,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將它制度化。
另外就是股票市場,股票市場的機制是過去幾百年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重要的一個機制,它的特點是什么呢?它是用無限的股民熱情自愿地去承擔有限的責任,和讓最優秀的企業去冒險,去試錯。使得90%以上的創新企業可以失敗,但是整個金融系統、整個經濟系統能夠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們要達到中國夢不可缺少的一個機制。這個機制里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不能有過度的杠桿。一個人如果有10萬塊錢收入,他投2萬塊錢,這是可以承擔的有限責任,但他如果去做杠桿,他去投20萬,超過了他的承擔能力的話,一旦失敗他只有跳樓,這種悲劇我們不能容忍它不斷地出現。
那么這兩個機制里面,實際上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銀行,它們的關系必須要處理好,這就是我講的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實際上是一個風險管理的系統。你投資一個企業,如果它有股票,那么你投資它的債券會更安全,因為股東首先為你承擔最前沿的風險,然后銀行給有股票又有債券的企業放貸也會更安全,因為前面有股票、股東還有債券持有人給你擋著,那么銀行的安全系數就大大提高。在中國我們的金融體系還沒有形成,以股票市場為主,然后配合債券市場,最后才是銀行的這么一個現代體制,這個現代體制在美國就是一個樣板。美國經濟能夠承受那么多的風險,并且能夠抓住機會,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金融體系具有這么一個優勢,我們必須學習。
上一篇:用“十三五”規劃引領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