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唐亞林
2015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開啟制定“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實現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關鍵時間節點。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歷史起點,正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將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涉及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作出系統部署,其意義十分深遠。
“十三五”規劃與“兩個一百年”
在2012年11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國共產黨向世人宣布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并通過一系列的戰略部署和改革舉措,掀起了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改革新高潮!
“十三五”規劃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轉折關頭開啟其歷史性征程的?!笆濉币巹澋闹贫ㄖ攸c,是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來進行的。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地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目標,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在20世紀80年代末已基本實現;第二步目標,1991年到二十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標,到21世紀中葉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
如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共中央集體領導下,不僅一以貫之地執行,不斷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在2010年比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基礎上,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再翻一番,而且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十三五”規劃的制定戰略,不僅服務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而且需要服務于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二個奮斗目標,同時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持續發展的戰略空間。這是致力于探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的莊重承諾。
“十三五”規劃:高起點下的戰略指導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移的歷史使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充分抓住發展是治黨興國的第一要務這一根本理念和戰略,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境界。因此,秉持什么樣的發展理念,堅持什么樣的發展觀,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仍將是“十三五”規劃需要致力探索的根本任務和主攻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與政治態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經濟態勢走向了穩增長、調結構、抓創新、促開放的“經濟新常態”,另一方面政治態勢呈現出反腐敗、講規矩、履責任、重法治的政治新氣象。“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新的變化。面對國際國內局勢發生的深刻變化,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互聯網革命的競爭態勢,我國發展進入了大有作為和嚴峻挑戰并存的重大戰略機遇期。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型發展理念與發展戰略規劃指導,應當是“十三五”規劃制定的大的現實背景。通過發展理念的引路,帶動發展方式的轉變,以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以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從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最終實現,塑造源源不斷的活力源與新型動力機制。
站在時代更高起點上的“十三五”規劃,應當在新型發展理念上,圍繞根本利益分配這一主題,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調動億萬人民擁護改革、投身改革、共享改革成果的主動性、參與性、創造性作為發展的根本動力,為發展創造安定、和諧、參與、共享的改革環境。
站在時代更高起點上的“十三五”規劃,應當在發展戰略規劃上,圍繞新型政企關系、政社關系以及執政黨與國家關系這一主線,不僅推進包括發展理念的更新、發展思路的厘定、發展方向的確定,以及發展重點的突破、發展著力點的強化、發展方式的轉型、發展體制的創新等,而且實施包括涵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中長期戰略規劃目標,將未來五年乃至中長期戰略規劃戰略目標有機轉化為可執行的年度績效計劃目標,以及對年度績效計劃目標進行定期測定評估并向全黨和全國人民報告的年度績效報告“三位一體”的績效戰略規劃。
為此,深刻把握世界經濟發展的長遠態勢,全面摸清國情民意變化的發展規律,深入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和發展模式,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以堅定不移的定力和自信,不斷開拓創新,創造性地走出“經濟新常態”下推進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路。
“十三五”規劃:以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駕護航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實現奮斗目標、完成歷史使命,關鍵在黨。這是近代中國百余年來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辛的探索而作出的歷史選擇。
“十三五”時期,中國共產黨一方面要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勝利實現,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另一方面要確保全體人民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基礎上,努力做到“力有所用、心有所寄”,以真正過上“心有所安”的和諧生活之目標。
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在于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通過推進從嚴治黨以及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創新戰略,到“十三五”規劃末期也就是2020年這一關鍵時間節點,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治理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
面臨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等復雜情勢的交織,以及預期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戰略目標的承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辟新型發展空間,中國共產黨需要通過制度創新,一方面將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有機結合,推進黨內制度建設進程,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通過制度糾錯、制度執行、制度創新“三者并舉”的方式,將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落到實處,以強有力的改革行動力,全面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舉措,為“十三五”規劃乃至中長期戰略目標的實現而保駕護航。
在制定和落實“十三五”規劃期間,首先應從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出發,加大對涉及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戰略問題的頂層設計與統籌推進力度,對事關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作出旗幟鮮明的回答。其次,全面評估和清理執政黨、國家和各部門、各單位的制度體系,對不適應時代、不適應民主法治要求、不適應公共利益發展的法規、制度、政策、規章等進行集中糾偏糾錯,通過制度激活的方式,喚醒一度處于擺設中的制度的真正威力。第三,將有效限制公共權力與積極履行公共職責,作為推進各級領導干部、公務員、公職人員的能力建設評價標準,加強激勵機制建設,把為人民服務的公心和自我成長與發展的愿望有機統一于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最后,圍繞中國共產黨推進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和生態建設五大建設任務,將形成開放而有活力的經濟、安定而又和諧的社會、多元而有創造力的文化、參與而有序的政治、多彩而宜居的生態作為指引五大建設的價值指標,并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目標有機對接,實現“十三五”規劃的近期與執政黨和國家中長期戰略目標的一體化發展,從而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奠定發展基礎。
上一篇:直面改革動力消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