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國外媒體報道突發公共事件的方法與策略

2015-10-30 13:00 來源:《國家治理》周刊  我有話說
2015-10-30 13:00:17來源:《國家治理》周刊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國外媒體報道突發公共事件的原則

  真實準確是報道突發公共事件的第一準則。突發公共事件的報道講求時效,這對媒體來說非常重要,但是比時效性更為重要的是真實性、準確性。突發公共事件往往影響巨大,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公眾利益,媒體應該本著職業和專業精神傳遞真實信息,不夸大、不渲染、不危言聳聽、不為搶首發而罔顧消息源是否真實準確。

  就美國媒體來說,無論是在突發事件報道的哪個階段,對該階段的描述和評估必然要引用多個專業部門的結論。死亡數字是突發事件報道中最為敏感的內容,敘述時,媒體一定要引用官方數據來源。如果報道的死亡數字來自非官方而又不準確,則會成為新聞界的笑柄。如在波士頓爆炸案中,《紐約郵報》因為搶發,報錯了死亡數字,被美國新聞界批評與嘲笑。英國主流媒體的報道,較少發生嘩眾取寵、博眼球、賺流量的情況,在公共事件突發時,媒體緊跟官方聲明,在事件定性和傷亡數字方面,即使延后發布,也要力爭準確。有媒體通過民意調查的方式,用數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表現出了媒體自身的一種職業素養。在核實之前,不急于公布事件的具體數字和細節,謹慎對事件予以定性,是突發公共事件中確保報道真實準確應特別注意的兩點守則。

  堅持人本主義原則。在災難事故報道中,媒體被認為應盡量還原生命個體在災難中的真實情狀,發掘生命在災難中的尊嚴與價值,以一種深刻的人文關懷去撫慰那些受難者以及關注災難的人們,而不應該過分渲染災情,制造恐慌和傳播消極情緒。

  在報道2005年倫敦地鐵爆炸案時,英國《每日快報》頭版報道了一名爆炸案幸存者的故事,頭版照片為被送往安全地帶接受燒傷治療的傷員,畫面中受傷女士戴著緊急醫療處理的面罩,雙手捂著臉,旁邊的救護人員紳士般地扶著受傷女士的臂膀,體現出一種人文關懷。

  美國媒體在突發事件報道中關注個體在突發事件中的遭遇、需求以及災后所體現出的人性價值等。此外,媒體應盡量將突發公共事件給個人造成的傷害以及后續報道可能給個人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9·11”事件后,美國媒體都謹慎地回放飛機撞擊世貿中心的畫面,對世貿中心被困人員跳樓的畫面更是采取禁絕的措施,讓美國民眾不再重溫痛苦而遭受二次心靈傷害。社交媒體興起后,個人情感更加受到保護。在桑迪胡克小學槍殺案后,媒體試圖采訪遇害者家屬的舉動被視作一種傷害而遭到拒絕和譴責。在波士頓爆炸案的系列報道中,美國媒體盡量淡化傷亡慘狀,采用遠景鏡頭,不用中近景特別是特寫鏡頭,不去刻意放大血肉模糊的場面。在采訪中,也盡量避免讓傷者回憶爆炸現場。

  日本在有關地震災難的電視新聞中,采訪受難者家屬的不多,即便有,也很少拍攝他們的面孔,很多受訪兒童只是露出了背影或鞋子。日本放送協會在報道自然災害導致的傷亡事件時,從來不會播放“血腥場面”,也不會直接展示死者慘狀,而是盡量播放遇難者生前微笑著的照片。這種媒體報道風格使得觀眾沒有大的情感波動,更沒有恐懼和逃避,再加上信息非常及時透明,人心才得以迅速穩定。

  傳統媒體在突發公共事件報道中選擇個人視角切入,不僅可以增強新聞報道中的“人情味”,同時也可以轉移公眾對敏感問題的關注。在報道颶風中,一位單親母親如何帶領孩子躲避災難、重建家園,足以轉移大多數公眾聚焦在政府救災體系弊端的視線,從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隨著社交媒體的崛起,以個人為中心的表達和視角遍布網絡。人本主義取向無疑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突發公共事件報道中的最佳選擇。

  國家利益至上,媒體的一切報道都要以國家利益為軸心。尤其在涉及國家安全和核心軍事、政治、經濟利益的內容上,國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各國主流媒體在面對騷亂、恐怖襲擊、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時,其重大立場與政府必須保持高度一致。

  此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典型是日本。日本“3·11”大地震和福島核泄漏之后,出于“國家利益優先”的共識,日本媒體和政府協力營造積極賑災的“支配性氛圍”,日本主流媒體涉及福島核泄漏的報道,多為間接傳達政府發布的相關信息,未能全面反映出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無力控制福島核泄漏和賑災不力的事實,即所謂的選擇性報道。當福島核電站發生熔堆后,美國駐日軍隊威脅將從日本轉移,日本政府允許美國專家參與核事故處理,無異于將日本多年核技術發展情況雙手奉送給美國。但是,日本媒體對此一筆帶過。在外界大量質疑核電站已發生熔堆后,有核物理知識儲備的記者和專家對此只字不提,直到四個月后,才通過報道東電公司的新聞發布會承認了這一事實。此后,2013年日本申辦2020年東京奧運會時,日本各大媒體先是主動拋出福島核問題是否會影響申辦,但當安倍晉三向世界空口許諾,七年后奧運會開幕日本將不受任何核污染的影響時,日本各媒體又爭相附和。從這一個事例便可以看出,盡管國外經常標榜“表達自由”“媒體獨立”,但實際上,他們的媒體在突發公共事件的關鍵時刻,一舉一動都與政府保持一致,所有的報道都以國家利益為軸心。

  (本文為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突發公共事件輿情應對與效果評估信息平臺建設研究”結項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1&ZD025;項目負責人:官建文;本文執筆:劉楊、王培志、唐勝宏)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