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 張連起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分裂是中華民族最深的傷痛,一道海峽橫臥,隔斷兩岸同胞。而就在7日,兩岸最高領導人的手在獅城新加坡緊緊地握在一起,這一握握了81秒,跨越了66年。
自從1949年海峽兩岸形成分治局面以來,全球冷戰即構成了橫亙于大陸與臺灣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兩岸之間的人們曾經遭受過骨肉分離的悲劇,有過痛苦的回憶。然而,兩岸決策者的“思變”和同胞之間緊緊相系的心使得橫亙兩岸的那灣“鄉愁”上的“浮冰”開始逐漸消融,最終打開了兩岸交流的大門。這就是親情的力量,這就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的親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
從1992年“九二共識”的“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求同存異”到1993年,汪道涵和辜振甫以“非政府”的身份,分別代表大陸和臺灣在新加坡舉行會談,打破了臺海兩岸“不相往來”的堅冰。
從2005年“胡連會”開辟了兩岸“黨與黨”對話的新篇章到2015年“習馬會”突破禁區,首開兩岸最高領導人會面先河,讓兩岸互動層級獲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1971年余光中先生在臺北故居思念祖國母親之時或許并沒有想到,44年后,兩岸領導人竟能面對面地交流,共同展望兩岸美好的未來。
“習馬會”消息一傳出,臺股成功突破8800點大關,創8個月以來的新高。新臺幣當天也大幅上漲。面對臺股大漲反映出的“和平紅利”;面對臺灣企業家對“習馬會”成果惠及普通民眾的深切冀望;面對島內主流媒體“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寫下歷史新頁”、“將開啟兩岸和平‘超穩定架構’的機會之窗”等熱評與期許,民進黨開始習慣性地將此與“大選”聯系起來,直斥馬英九不應拿兩岸議題做選舉操作,指責馬英九在臺灣“大選”的敏感時間點上進行會晤,意圖影響選舉。而我以為此次“習馬會”非以“大選”考量,卻可影響“大選”。
如今,雖然中國大陸的經濟社會發展舉世矚目,但海峽分治的局面仍令人輾轉反側,寤寐思服。此次“習馬會”拉開了兩岸深入政治交流的序幕,吹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號角。欣喜之余,特賦詞一首《浪淘沙·習馬會》,愿這“世紀之握”能搭建兩岸同胞共圖民族復興事業的橋梁。
浪淘沙·習馬會
甲子望神州,隔海凝眸,堅冰百丈鎖鄉愁。一朝搭橋越渡口,跨過鴻溝。
兄弟泯恩仇,兩岸握手,獅城道盡骨筋柔。民族復興同翹首,萬世風流!
上一篇:“三步工作法”確保不起訴案件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