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永勝
[摘要]審美是文學藝術最本真和最高貴的品質,《平凡的世界》電視劇以藝術化、形象化的形式從個人層面向我們立體化地直觀呈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善美,營造出一種向上、向善的精神氣場,成為展示并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魅力與道德力量的生動鮮活的藝術載體。
根據路遙的名著《平凡的世界》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在多家電視臺播出后,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這部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的電視劇以三四十年前陜北黃土地上經歷的農村社會變遷與發展為場景,全方位地展現了生動、鮮活、豐富、真實而充滿矛盾的農村改革與發展的歷史圖景。通過講述動人的故事,塑造一個個有血有肉、性格各異、個性鮮明的人物角色,從一個側面活脫脫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挖掘出普通百姓身上所蘊含的深刻人性內涵與道德閃光點,深刻地展示了社會變革背景下農村青年奮斗進取、百折不饒、蓬勃向上的人格特征與精神氣質,從個人層面為我們藝術地呈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善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結構上表現為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在國家層面上的目標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上的取向是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在個人層面上的準則與要求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平凡的世界》以普通百姓生活于其中的“平凡的世界”為宏大敘事的切入點,從個人生活、人際交往、職業態度等方面用眾多感性化的藝術元素生動、直觀、形象、貼切地展示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準則的真實、善良與美好。
1、愛國。愛國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具體、歷史的概念,具有豐富、多樣而深刻的思想內涵,但它的核心要求是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自己的骨肉同胞,愛祖國的燦爛文化和愛自己的國家。在《平凡的世界》所塑造的眾多人物中,孫少安對家鄉的無限眷戀與熱愛,對養育他的黃土地的赤子之心,對黃土文化的情有獨鐘,對鄉里鄉親發自肺腑的熱愛與深情,對改變家鄉貧窮落后面貌的強烈渴望,對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衷心擁護與積極相應,就是一個農民愛國情懷的自然流露,折射出濃烈的家國情懷;田富軍對黃原人民的深厚感情,關注民生,傾聽民意,憂國憂民,為百姓的疾苦奔走呼號,他改革創新、奮力開拓、為改變黃原地區落后面貌、使家鄉人民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爭分奪秒、忘我工作,就是一名黨員干部愛國情感的最真實、最直觀、最生動的呈現;田瑞生,作為一名新時期的軍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怕困難,不畏犧牲,在中越自衛反擊戰中,挺身而出,英勇頑強,身負重傷,幾乎失聰。但他毫無怨言,直面現實,復員后,自信地開始了新的生活,繼續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國家盡職盡責。這些動人的故事、真實的人物、鮮活的場景,生動而立體化地詮釋了我們這個時代普通人的愛國主義情感與價值追求,可親、可敬、可信,雖平凡而又崇高。
2、敬業。《平凡的世界》對田福軍、田曉霞、孫少安、孫少平等人物敬業精神的傾情描寫與生動刻畫,展現了社會變革中不同崗位勞動者昂揚向上的勞動態度和樂業敬業的價值追求,譜寫出一曲壯麗的勞動光榮之歌。田福軍作為地方干部,無論是在文革的動亂年代還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變革時期,始終懷著深厚的愛民之心與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無限忠誠,嚴于律己,吃苦耐勞,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改革創新,一心為民,恪盡職守,忘我工作。田曉霞作為一名媒體記者,秉持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職業敏感性,她敢于直面社會矛盾,大膽揭露社會陰暗面,扎根基層,始終為底層百姓利益鼓與呼。為了深入抗洪搶險第一線采訪,她克服各種困難,沖破各種阻力,奮不顧身地奔波于抗洪搶險的最前沿,直至為救人而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用理想、青春與生命書寫了一曲愛崗敬業的壯麗凱歌。孫少安以憨厚老實、不滿現狀、渴望變革、敢作敢為、在奮進中改變命運、大膽追求幸福生活的新一代農民形象,展示了普通農民對事業的執著追求與開拓進取精神。孫少平身上,既有著自信、自尊、自強、自立的優秀品質,又有著自卑、不安、焦慮、苦悶的復雜矛盾糾結,然而他對勞動創造未來、奮斗改變命運卻有著執著的堅守與信念,無論是在做農民工時,還是在做煤礦工人時,他對繁重、艱辛甚至充滿危險的勞動無怨無悔,以滿腔的工作熱情,傾其所有力量把手頭的小事做好,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始終保持著不向命運屈服的達觀精神與人生信念,他在勞動創造中流露出的彌足珍貴的成就感、滿足感與幸福感,生動地展示出普通勞動者心底流淌出的勞動之美、勞動之善、勞動光榮、勞動創造幸福的樸素自然情感,直指人心,撥動人的心弦。這些真實、生動、鮮活而充滿正能量的故事敘事,熱情謳歌和頌揚了我們這個時代愛崗敬業、樂業敬業的職業操守與道德準則,令人振奮,催人奮進,又不乏生活的智慧和勞動創造的美妙。
3、誠信。透過凡人瑣事、家長里短的生活細節描寫,于細微處展示普通百姓生活邏輯中對誠信的堅守與道德追求,是《平凡的世界》電視劇的又一個重要亮點。主人公孫少安在自己所辦磚廠產品出現問題、面臨虧損、資金緊張、磚廠難以維持下去的沉重打擊面前,毅然堅守誠信原則,信守諾言,四處借錢想方設法向磚廠做工的鄉親們按時發工錢,不惜花高價在市場上買磚按時足額地履行與他人簽訂的購貨合同,不管自己付出多大的犧牲都要兌現諾言,只為內心的平靜與誠信的良知,這些情節折射出他誠實樸素、重情重義的人生追求。田瑞生,為了信守要娶郝紅梅為妻的婚姻承諾,不顧世俗偏見與流言蜚語的干擾,在多次無法說服父母親同意的情況下,毅然沖破家庭阻力,堅持與郝紅梅結婚,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一諾千金的人格尊嚴與道德價值。孫少平在打工工地上直面現實,不作偽,敢說真話,不惜得罪為自己介紹工作和幫助自己的親戚,并以坦誠、誠實、誠意、誠懇的為人處事原則,既贏得了自己的尊嚴,也贏得了雇主夫婦的尊重、信賴、同情與理解。這些建立在平凡人真實生活基礎上的坦誠待人、誠實守信、真誠純樸、光明磊落之道德信念與追求,帶給我們的是人性的光亮與溫暖,傳遞出樂觀向上的精神力量,更易打動人心,融入觀眾的心靈深處,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嵌入我們的精神世界,內化為我們的行為準則與操守,外化為我們的一種道德習慣。
4、友善。《平凡的世界》以平民化的視角,通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與人情世故這扇“窗口”,生動地呈現出友善的追求、關愛的力量、互愛的魅力與美好。孫少安不僅自己勤勞致富,而且以一顆寬厚善良的大度之心和豁然態度,熱心幫助與帶領眾多的鄉親一起致富,讓自己的存在,使周圍的人活得更好,折射出人性的溫暖與光鮮。在銅城煤礦,礦工班長一家的善良厚道、心存善念、熱心助人,令我們倍感民風的淳樸、人間真情的美好與崇高。孫少平在師傅因公殉職后,不顧風言風語,勇敢地向師母一家伸出友愛之手,以一顆豐盈的心堅持不懈地呵護照顧礦工班長的孤兒寡妻,用真摯的關愛滋潤他們的不幸生活,使師母一家重樹生活的勇氣,滿懷希望地投入新的生活,展現出友愛的力量與精神光芒。此外,孫少平與礦工工友的坦誠相待、友善相處、相互支持,使得他對礦工生活有了難以割舍的深厚感情與美好期待,他在苦難的歷練中深深地感到,只要付出真情與愛心,做好自己,就一定能夠活出精彩來,以至于在他因意外事故受傷住院后,他妹妹主動提出幫忙為他調動工作時,他毫不猶豫地予以拒絕。這一切,在娓娓道來的返璞歸真中,深刻地展現了友善的價值、樂善好施的美好與神奇魅力,彰顯出人性的溫度與生活的亮色,使平淡而苦澀的生活頓時充滿了陽光與溫暖,不能不激起人們的強烈共鳴。
審美是文學藝術最本真和最高貴的品質。《平凡的世界》作者以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自覺地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主流價值觀“嵌入”文學藝術的敘事故事之中,消融在藝術化、直觀化、形象化的故事、場景和人物形象之中,[1]從審美角度對普通百姓身上所蘊涵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之美好品質予以充分地肯定、謳歌與頌揚,立足于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以藝術化、形象化手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層面內容進行了深刻詮釋,用鏡頭生動直觀地呈現那個年代的民族風與精氣神,由此深度開掘出人物的精神靈魂,使其人物角色充滿人格魅力,令人欽佩與鼓舞,既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現實基礎(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又活靈活現地展現了它的審美價值——真善美高度統一的價值觀,盡顯它的神韻與風采。可以說,《平凡的世界》電視劇透過主人公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給觀眾提供了一場色香味鮮俱佳的精神盛宴,反映出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精準描繪,對時代精神的傳神把握,[2]它以生活化角度用鏡頭營造出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從藝術與審美的高度提升了觀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認同、倫理自覺與審美自覺,引導觀眾在輕松愉悅的審美體驗中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撥動人們的心炫,觸動人們的靈魂,從而使美德的種子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一般說來,銘刻在人民心目中,符合老百姓生活邏輯的道德,就是好的道德,也是老百性愿意接受并自覺遵守的道德。《平凡的世界》向我們傳遞與輸出的正是這樣一種既接上氣(至善至美)又接生活地氣的道德與價值觀,它通過生活情境化的價值理念和審美藝術氛圍的營造,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滋養人們的心靈,它既體現了對我們民族優秀價值觀念(例如愛國主義、誠實友善、勤勞勇敢等)的精神守望,也彰顯出對我們現實道德行為的價值引領(例如改革創新、敬業進取、開拓奉獻等),使人們在審美愉悅的情感體驗中逐漸積淀和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深入人心,并最終成為烙印在我們靈魂深處的集體無意識,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3]
《平凡的世界》電視劇把鏡頭聚焦于普通人物生活與人性中蘊藏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真善美,使他們的人生故事與生活追求始終充盈和輻射出向上、向善、臻美與向好的力量,“用高質量和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訴人們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4]從而營造出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環境與崇真向善臻美的思想氛圍,形成一種強大的精神氣場,滋潤并引領人們自然而自覺的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集與靠攏。因而,它是生動具體地展示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魅力與道德力量的鮮活載體,也是在生活與藝術、道德與理想、情感與信念的完美結合中傳遞并再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功藝術探索與實踐,更是一部歌頌與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真善美的精彩藝術范本。
參考文獻
[1]趙風蘭,國產電影:文化價值判斷不能缺位[N],光明日報,2015,4,13。
[2]艾菲,發掘和表現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使命[N],光明日報,2015,5,11。
[3]詹慶生,電影創作呼喚現實主義精神[N],光明日報,2015,4,13。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