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創新主要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兩種模式。一方面,促進內向開放式創新。通過制度建設規范創新秩序,優化協同創新環境,排除知識流動障礙,優化社會創新網絡結構,有效保護各創新主體的權利,不斷促進產學研多創新主體間合作。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深化外向開放式創新。依托骨干創新型企業打造產業共性技術平臺,以技術外溢與轉移方式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強化專業彈性專精程度,進而吸引國際合作伙伴,參與或主導制定國際標準,用“中國創造”實現中國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的攀升。
實施開放式創新必須完成兩個轉變。一是改變封閉系統,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創新機制的開放性,突破“條塊分割”的行政管理結構。二是優化開放方式,堅持自主創新。
四
第三次科技革命與科技全球化浪潮下,世界科技發展格局正發生重大調整,國際分工鏈也正隨之處于重組之中。這為中國經濟實現發展轉型,培育國家競爭優勢提供了戰略機遇。準確選擇戰略性領域,有所為,有所不為,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借助國家創新系統持續有效支持社會創新活動,實現重點突破,彎道超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驅動人才是關鍵,創新是核心,政策是保障,企業是主體。各地區要針對本地情況和特點,根據自身優勢,找準地方產業創新驅動的聚焦點,選準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進行戰略規劃和總體布局,扶植創新型企業,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搶占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先機,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科技創新必須同社會發展相結合,我們一方面要重視在產學研銜接上布局,鼓勵和發展一大批獨立建制,自負盈虧,市場導向,充滿活力的新型研發組織;另一方面要加強產業發展規劃,動員有條件的企業制定創新路線圖,建立研究開發院,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產業技術進步、企業技術創新緊密結合,從而加快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增強企業持續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社會更快更好更健康地發展。各地要結合地方實際,積極參與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爭取成為國家創新示范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標桿。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黨中央立足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我們要全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第一驅動力,為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譜寫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