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南民族大學 顧繼國
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市場化競爭加劇,信息網絡化全面普遍,這對領導干部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戰,傳統的管理方法難以適應經濟社會新常態,必須創新管理方法。
群眾咨詢管理法。在管理工作中,要徹底消除過去那種由領導個人說了算的傳統思想觀念,在作出決策和解決問題時,要視群眾為親人,問需于民;視群眾為老師,問計于民;視群眾為裁判,問效于民。將這“三視三問”群眾咨詢工作法貫穿于領導干部管理全程和重大決策中,廣泛吸納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真正把民意轉化成推動發展的動力。
精細化管理法。精細化管理是源于發達國家的一種企業管理理念,是一種以領導干部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式。精細化管理要求:一是闡明政策、決策、任務的內容、目的和意義。二是將執行的責任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和個人,多部門或多人共同執行時,明確誰是唯一責任人或第一責任人、第二責任人、相關責任人。三是提出執行的質量和數量標準、進度要求、完成時限。四是對執行工作的重點、難點、易出差錯之處給予提示。五是說明操作方法和流程。六是檢查考核的責任人和檢查程序、方法。七是對檢查監督者的數量、質量、時間有明確要求。八是有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比如,在每年的領導績效目標管理中,將領導績效目標任務橫向細化、縱向細化、銜接細化和責任細化,以保質保量地完成領導績效目標任務。
柔性管理法。柔性管理,即變整治為疏導,變剛性為柔性,以體現“人性化”管理。各級領導干部在管理中,要注重平等和尊重、信息共享、虛擬整合、競爭性合作、差異性互補等原則,實現管理的人性化。如在治理城市占道經營中,可通過設立“便民經營服務點”的方法,以提升城市治理的有效性,同時又兼顧了市民生活便利、經營者正當權益與市容整潔,達到多贏效果。
問題導向管理法。根據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原理,把問題作為切入點,來挖掘問題和有效解決問題。問題管理工作法不僅能盡快促進問題的解決,而且啟發領導思考,為解決類似問題積累經驗,并形成理論,探索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推行“問題管理”法,要抓好三個工作環節:首先,深入調查研究,找準問題。其次,分析問題,即實事求是,客觀、全面、本質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產生原因、因果關系、相互聯系和難易程度。再次,妥善處理問題。要廣泛聽取不同的意見,經過比較鑒別,制定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并組織實施。
加減乘除管理法。第一,領導干部學會做好“加法”,即在管理中加強學習,加強調查研究,提升素質與能力。同時,要加強調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增強管理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實用性,增強決策的科學性。作為政府領導,要增加公共產品供給,強化公共服務,將財政收入較多地投向義務教育、公共醫療、住房保障、就業培訓、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安全秩序等,改善和保障民生,讓群眾安居樂業。第二,領導干部學會做好“減法”,即減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項目、減少管理,減少環節,減少手續,減少層級,減少衙門習氣,減少行政成本。第三,領導干部要學會做好“乘法”。即借用“乘法”倍增力,創新管理,務求實效,放大工作效應。第四,領導干部要學會做好“除法”。即清除思想障礙,營造創新氛圍,成為創新型領導干部;清除以權謀私、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私心雜念、貪圖享受,做廉潔官員;清除工作不實、執行不力、推諉扯皮等不良作風,成為高效務實的領導干部。
契約化管理法。契約原本是民事法律基本制度,指平等主體之間為了達到某種目標、追求各自利益基礎上簽訂一種協議。契約化管理有三個特征:一是通過書面達成協議,具有有效的法律形式;二是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三是具有相應制約形式,契約一般都有法律責任條款將雙方予以制約,若一方違反則要對另一方予以補償,使另一方不能因他方違約而遭受損失。引用到領導干部管理中,即變命令為協商,變指揮為指導。推進契約化管理,是領導干部增強法治意識、踐行法治思維的具體體現,是提升領導干部以法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抽屜式管理法。“抽屜式”管理也稱為“職務分析”,形容在每個領導干部辦公桌的抽屜里都有一個明確的職務工作規范,在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有職無權,也不能有責無權,更不能有權無責,必須職、責、權、利相互結合。抽屜式管理法包括五個步驟:第一步,建立一個由單位各個部門組成的職務分析小組。第二步,正確確定單位內部集權與領導分權的范圍。第三步,圍繞單位的績效總體目標,層層分解,逐級落實領導職責權限范圍。第四步,編寫“職務說明”“職務規格”,制定出對每個領導干部職務工作的要求準則。第五步,嚴格考核,實行激勵。
和攏式管理法。“和攏”是希臘語“整體”和“個體合成”的意思,表示管理必須強調個人和整體的配合,創造整體和個體的高度和諧。“和攏”管理強調領導干部個人和整體的緊密配合,即領導與職工打成一片,創造整體和個體的高度和諧。領導干部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激發職工的獨創性,放手讓下屬做決策,自己管理自己;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補充交流,使一種情況下的缺點變成另一種情況下的優點;要通過單位集體與個人之間達成一種融洽和諧充滿活力的氣氛,激發單位職工的內驅動力和自豪感,保障組織績效目標的圓滿實現。
上一篇:中國經濟發展更需要從微觀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