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執筆:孫肖遠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體現,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把握的重要原則。社會主義本質的實現是一個歷史過程,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更高一級的階段,盡管其本質是一樣的,但不同發展階段的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則是不同的。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我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與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存在著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收入差距較大、人口老齡化加快、消除貧困任務艱巨等“短板”。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平等寫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平等價值觀要求我們把平等原則貫穿于改革發展之中,通過建立健全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劃公平為主要內容的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體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在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它不能建立在追求絕對平等的空中樓閣之上,而只能建立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之上。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必要政治保證。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是體現我們黨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的執政理念。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人民群眾共享“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切實地感受到獲得感。
全體人民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主體,既是價值創造主體也是受益主體,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是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實現共享發展,就要通過優化民主機制、改進民生制度,激發全體人民的建設熱情和創造活力,使全體人民在“共建”中各盡所能;保障全體人民各項權利的落實、切身利益的增進,讓全體人民在“共享”中各得其所;在發展生產力基礎上消除絕對貧困、減少相對貧困,使全體人民在“共富”進程中和諧相處。三者互為前提與條件,體現了發展主體的權利與義務、發展動力與發展目標、發展過程與發展結果的有機統一。“百姓富”是“十三五”期間建設新江蘇的目標之一,堅持共享發展是實現“百姓富”重要目標的必然選擇。堅持共享發展,就要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緊緊圍繞“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等8個方面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在保障和改善民主的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為全國探路,使江蘇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上一篇:以協調增強發展整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