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執筆:黃萬林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牢固樹立并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進一步回答了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關鍵問題,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也是關于發展的重大理論創新,反映出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集中體現了指導我國未來發展的思路、方向和著力點。
五大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正確的理念來自于多年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來自于對客觀實際的分析判斷。我們要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現在已經到了一鼓作氣的沖刺階段。如期完成這一目標,既具有充分條件,又面臨艱巨任務。
從國際環境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繼續朝著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方向演化,我國同各大國、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等的新型國際關系持續平穩發展,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總體上有利于我國集中精力搞建設、謀發展。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科技創新鏈條更加靈巧,產業更新換代不斷加快。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總體來看,中國已成為現行國際體系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如何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更好地與世界各國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迫切需要樹立新的理念和戰略籌劃。
從國內形勢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轉型、結構深度調整、發展動力轉換是新常態的基本特征。其中,既蘊含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也有諸多矛盾疊加的嚴峻挑戰。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蘊藏著強勁內部需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中也蘊含著無窮創意和財富。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等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
未來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我國向更高發展階段邁進的艱難躍升時期。我們要向著“第一個百年目標”全力沖刺、奪取勝利,也要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二個百年目標”夯實基礎。
五大理念是指導“十三五”規劃編制和發展行動的思想靈魂
以五大理念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謀篇布局,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大亮點。五大理念都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有機集合,是指導“十三五”規劃編制和未來發展行動的思想靈魂。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改革開放30多年的一條重要發展經驗,就是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眼下,我們的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發生了深刻變化,要贏得更大的戰略主動,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加快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有效實現發展動力轉換,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引領發展,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以創新理念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破除制約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涌現更多蓬勃發展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上一篇:共享讓發展更有動力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