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什么能夠落實到公民道德建設上
一方面,這是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價值理念是中國人民長期自覺價值抉擇的最后結果,它是中國社會按照自身的歷史發展邏輯、時代要求所內在生成的,而不是由任何力量外在強加。因此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構建中國的“現代性”道德價值理念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乃是基于中國數千年積淀下來的深厚歷史文化傳統返本開新,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結果。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歷程所形成的主流文化傳統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和血脈,既是我們中國社會永遠無法脫去的文明基因,也是我們無論走向何處都必不可少、最為豐厚的文化滋養。西方的“現代性”道德價值理念,本質上乃是在西方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形成、因應于西方社會的特點和現實需要,因而無法完全移植到中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信念卻是在已經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生成的,它在深層精神追求上高度契合于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因而能夠符合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貼切于中國人的所感所思所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落實于公民道德建設
發揮法律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我們需要注意到公共生活、公共交往活動與私人生活、私人交往不同,私人交往主要建立在情感、情理的基礎上,而公共交往、公共生活主要建立在法理、法律和契約的基礎上。所以公民道德建設離不開法律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對公德發揮引導和塑造的作用,就需要以制度、法律的形式將自身固化、強化,向全體社會成員清晰地表達出來。
根據中國傳統的道德治化思想,治國之道除了制度之外還要靠教化,并且制度還被擺在教化之后。一個社會的長治久安關鍵在于教化。教化一方面是社會風氣、氛圍的改善和形成,另一方面是作為社會成員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實踐。因此,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把社會核心的價值原則轉化為日常生活的道德規范,亦即轉化為禮的要求,去引導、教育民眾在日常生活、行為中自覺地遵守和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公民道德建設是一個開放的互構過程,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國的社會轉型仍然沒有完成,中國的公共性社會生活模式仍處于建構的過程之中,因此現代中國社會所需要的基本價值信念其本身的內涵和外延也需要隨著社會生活的發育而不斷得到充實和廓清、不斷地修正。另一方面,價值觀念和道德本質上是人的一種自覺,難以強制。因此公民道德需要大力引導但卻不宜由國家或者政府來強制供給,它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內在的生發醞釀。國家更重要的工作是以硬性的法律規范來保證公共生活在正當的界限之內,只要其沒有逾越體現最基本價值原則的法律底線,就應當允許其自主的發展;同時國家又能夠以比較開放包容、比較寬泛的價值信念去引導公民道德的生成。開放性的現代社會要求開放的公民道德,亦要求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念保持開放的態勢。(劉飛)
上一篇:把就業價值觀教育擺在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