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鵬
1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中,發表主旨演講,提出“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的重大戰略判斷。這四個“沒有變”既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環境和方向的核心認識,也是我們引領經濟新常態的戰略基礎,我們從四個“沒有變”的變與不變出發,探索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之路,以及對世界尤其是亞太地區的影響。
一、四個“沒有變”框架下的“不變”
四個“沒有變”的總體框架是由戰略目標和戰略支柱兩個部分構成。其中,“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是戰略目標,而其他三個“沒有變”則分別從經濟環境、運行基礎和發展動力等方面支撐戰略目標的實現。四個“沒有變”的“不變”就是強調中國經濟發展態勢、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中國與亞太地區一起應對風險和挑戰戰略格局基本不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第一個“沒有變”是“中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這既是一個戰略目標,也是一個戰略判斷。判斷的基礎來自于中國經濟的運行情況和世界經濟的新體系框架——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為全球的經濟增長提供超過30%貢獻率,在國際投資和貿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和最大的國際投資熱點國家之一,并保持年均9%以上的經濟增速。中國的經濟發展不是封閉的、隔絕的,中國經濟的增長也不是對別國機遇的“擠出”和“侵占”,而在開放的基礎上,通過對世界市場更廣泛的參與,在為世界經濟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獲得自身的拓展空間。同時,這也保證了中國經濟運行的堅實基礎,中國經濟深植于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并與世界各國一起攻堅克難、休戚與共、跨越發展。
圖:2015年1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中發表主旨演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第二個“沒有變”是“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這是中國經濟的運行環境和市場空間保障。“韌性好”主要是指新的發展動力、空間、模式不斷增強,使得經濟在面對轉型壓力的同時,新經濟亮點在不斷積累,我們正在推進的簡政放權改革,將原來許多的行政性壟斷和壁壘打破就是進一步增強韌性的重要機制?!皾摿ψ恪笔侵钢袊嬖谫Y源要素整合和優化的巨大空間,也存在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與經濟運行進一步結合的巨大空間,通過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將閑置或低效率的資源要素置換出來,形成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的基礎。“回旋余地大”主要是指中國的市場空間大、經濟發展空間大,從而在產業間、區域間、階層間形成相互呼應、緩沖和支撐的有利局面。例如今年我國鋼鐵、建材和有色金屬等產業遇到了困難,但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消費品制造業和信息產業則出現了快速的發展和擴張,為經濟形勢的穩定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上一篇:試論大學生傳統文化的缺失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