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個“沒有變”框架下的“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四個“沒有變”不僅僅是一種靜態的客觀現實,同時還是一種動態的發展理念和戰略目標。要想真正使中國經濟“沒有變”,則在運行中必須立足于“變”,以變求突破,以改革求發展,以創新求可持續的未來。那么如何“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發展理念是“變”的基本框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是“變”的核心構成領域。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變”的核心。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以科學的理念和規范的措施推進全面創新的深化,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讓創新成為“變”得更好的堅實基礎。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變”的前提。應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變”的整體性。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是“變”的基礎屬性。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以綠色的“變”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變”的重要驅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引資和引技引智并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以“變”來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變”的目標。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以“變”來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當然,中國的“變”就像“不變”一樣,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亞太地區的發展穩定有著重大的意義和示范作用,并彰顯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和吸引力。通過中國的“變”和“變”的引領,可以有效應對因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引發資本無序流動,全球債務高企,造成市場信心不足,國際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的沖擊和挑戰。通過世界的“變”和“變”的協同,可以有效防范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低于預期,潛在增長率下滑,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世界經濟多個引擎同時失速進而陷入停滯狀態的風險。我們要充分認識“變”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統一思想,協調行動,深化改革,開拓前進,推動我國發展邁上新臺階,形成亞太規模經濟效應和聯動效應,實現亞太經濟的整體振興。
上一篇:試論大學生傳統文化的缺失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