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以“十三五”規劃《建議》為樣本分析
作者:張暉明 張成強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3日下午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自覺貫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則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是指導我們發現規律、駕馭應用規律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實事求是”就是中國話語體系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表達,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
堅持實事求是,關鍵在于對“實事”有客觀全面準確的認識,也就是要“求是”,做到探求實事的真相、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文簡稱《建議》)通過認真總結“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對我國當前所面臨的國內外發展形勢有全面深刻的解剖,充分認識到,盡管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深刻復雜的變化,但是,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沒有改變。由此,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的發展目標,必須抓住機遇,“努力發展好自己”,與此同時,對可能面臨的風險挑戰有更加清醒的評估,對實現目標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有更加強烈的認識。
《建議》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論應用的集中。《建議》 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了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實踐證明,通過以“小康”為標志的發展愿景引領,既容易得到最廣大人民理解和支持,又能夠更好地將發展目標形象地展示出來。明確“人民是發展的主體”的基本原則,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的基本特征。
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揭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找準設計發展規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發展的重要內容。《建議》對于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應用,可以為我們如何更好地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有益的啟迪。
豐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架構
《建議》是以發展為主線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成果,“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的全面深刻總結提煉得出的新思想新見解新成果,揭示并回答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建構的重大議題。
“五大發展理念”蘊含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豐富內容。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實踐,“五大發展理念”為中國經濟理論發展開辟了一個新的局面,提出了理論建構的一系列重要議題。例如,創新處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具體表現在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個方面,包含了創新的體制架構建設、釋放各類要素的活力、提高集聚創新能力、自主創新發揮先發優勢引領發展、構建產業新體系、構建發展新體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等等。再如,圍繞協調發展理念,需要在把握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的基礎上,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包括城鄉區域如何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如何協調發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如何同步發展、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如何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如何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如何融合發展等方面。還包括在處理經濟社會各類復雜事務中如何把握工作節奏等協同問題。
提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動力
《建議》所提出的“六個堅持”和“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也是應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探索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最新成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社會發展規律的學問,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的序言中就曾寫道:“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恩格斯也曾經指出,政治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各種社會進行生產和交換并相應地進行產品分配的條件和形式的科學”。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并不是說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無能為力。當人們自覺掌握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就能夠做到科學認識和發現經濟運行發展的規律,自覺利用經濟規律,順規律而為,規劃設計理想的發展目標;選擇科學有效的行動舉措,實現理想目標。
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科學依據。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方法和人文關懷的立場出發點是政治經濟學立論的指導,實踐是理論的源泉,我國經濟發展進程,蘊藏著理論創造的巨大動力、活力和潛力。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是要深深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土壤,獲取理論創新的豐富營養。(作者分別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有經人”:伊斯蘭教與宗教多元
下一篇: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