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浙江外國語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拉丁美洲學會副秘書長 唐俊
萬眾矚目的委內瑞拉國會選舉結果終于揭曉。根據委內瑞拉全國選舉委員會對12月7日國會選舉的97.59%選票的統計,反對黨聯盟民主團結聯盟獲得112個議席,而執政的統一社會主義黨只獲得51席,另有4席的歸屬未定。這就意味著反對黨聯盟獲得了超過五分之三以上的席位。從而擁有了一系列影響巨大的權力。上個月,在阿根廷總統選舉中,中右翼政黨領袖馬克里勝出,加之巴西羅塞夫政府因經濟增長下挫和貪腐丑聞處于風雨飄搖之際,不由得讓人們越發感到一度風光無限的拉美左翼政黨正在失勢,政局集體右傾的傾向日益顯現。
拉美政局變化在中國尤其引發強烈關注。在過去十多年中,中拉關系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在經貿領域,中國成為拉美最重要的出口對象和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地之一,中拉間的依賴程度顯著增強。尤其在委內瑞拉,“石油換貸款”項目自查韋斯政府時代起經營至今,中國對委內瑞拉的貸款已經超過500億美元,委內瑞拉尚有200億美元的貸款尚未償還,今年年初,中國還向馬杜羅政府提供了50億貸款,以紓解其財政困境。此外,中國向厄瓜多爾等國也提供了數目不菲的貸款。國內擔憂,一旦這些左翼政黨下臺后,貸款將會集體“打水漂”。
筆者認為,這些擔憂雖然情有可原,但實屬杞人憂天。
首先,中拉關系的發展成就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是任何政治勢力也無法左右的。過去十多年,中拉關系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拉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不乏拉美左翼政黨領導人的突出貢獻。當然,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對拉美左翼政黨高舉“21世紀社會主義”的旗幟存在一定的好感無可厚非,但是,從根本上看,中拉雙方政治互信、經貿往來、民間交流都是國際形勢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中拉人民長期澆灌友誼之花的豐碩果實。這種建立在“義利相交,以義為先”的關系具有夯實的基礎。特別是中拉論壇的建立,2015年1月召開的首屆部長級會議制定的一系列綱領性文件,更是已經開啟了中拉整體合作的新局面,即使拉美“城頭變換大王旗”,也無法阻擋這種歷史發展大趨勢,否則將會是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其次,即使拉美政局集體“右傾”,新政府上臺的首要任務仍然是發展經濟,中國因素必然是其強烈依賴的重要因素。過去幾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拉美左翼政府普遍執政業績不佳,無力改變經濟下挫的局面,由是民心思變,將選票投給在野的中右翼聯盟,以求帶來變革。無論是即將出任阿根廷新一任總統的馬克里,還是謀求取代馬杜羅成為委內瑞拉新總統的反對派領導人,以及包括其他國家正在醞釀變革的新領導人,上臺的當務之急無疑是發展經濟,滿足選民的呼聲。舉目四顧,近鄰美國歷來視拉美為后院,予少于求,何況美國如今仍未從危機中走出,自顧不暇,不可能給予拉美實際的支持,其他無論是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市場經濟體,自保尚時局艱辛,唯有中國,也只有中國才能與拉美休戚與共,患難相助,更何況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著較高速的增長水平,能夠為拉美經濟振興提供強大的外部動力。因此,只要不是利令智昏,拉美的政治家必然會充分認識到中國的重要性,繼續保持與中國的友好關系,大力推動中拉關系的發展,這也是其發展國內經濟、確保執政地位的唯一正確選擇。
再次,拉美政局更替走的是民主合法程序,對國際義務必然有所擔當,不可能“賴賬”。無論是當年拉美左翼政黨執政,還是現在和將來右翼政黨上臺,走的都是合法的民主選舉之道,是人民的選擇而非軍事政變。政局更替將不會影響新政府對國際責任和義務的擔當。就中國對拉美的投資和貸款而言,如果是政府間的貸款項目,新政府必須“欠債還錢”,否則將會在國際社會無立足之地;如果是企業項目工程,將會一如既往地按照合同履行下去,受政局更替的影響較小。盡管政局更替會產生一定的風險,但也大可不必過度擔憂。
最后,新政新氣象,發展對華關系將會是拉美國家新政府外交的重點。在一些拉美國家,左翼政黨執政已達十多年,已有較為深厚的民意基礎。如果中右翼政黨上臺執政,必然需要有所作為,制造新政新氣象。除了修復過去左翼政黨執政期間反美思潮對美關系之外,發展對華關系將是新政府外交的重要選項。畢竟以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體量、持續較高速度的經濟增長態勢以及對拉美國家日趨重要性來講,繼續對華友好,推進中拉整體合作對雙方只會有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