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顧學文
四年前從企業管理者身份中脫離出來的羅賓·蔡斯,現在是非營利性環保組織“世界資源研究所”的董事,并在美國商務部國家創新和創業委員會、美國交通部智能交通系統咨詢委員會任職。她所創辦的Zipcar,是共享經濟的先行實踐者。日前,《解放周一》獨家專訪了來滬訪問的羅賓·蔡斯。
未來80%以上的產業都將被“共享”改變
解放周一:您怎么看待共享經濟,覺得它會火一陣子還是代表著未來發展的方向?
羅賓·蔡斯:共享經濟必將是未來最主要的經濟模式之一,因為它適應了時代的發展。
1937年,美國500家最具價值的企業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上平均停留的時間是75年;1960年,這個時限下降到了61年;1980年為37年,2000年變成了26年,現在,企業平均僅能停留15年。隨著經濟朝著人人共享模式轉變,這張名單上的公司的預期壽命還會繼續減少,而且,公司在名單上停留時間的長短將與它的共享平臺的規模大小息息相關。平臺規模越大,公司在名單上停留的時間就越長。與以傳統方式組建的公司相比,這些組織機構和公司發展的速度更快,更智能,實力也更強。
未來80%以上的產業都將被共享經濟所改變。交通運輸、教育、能源等一系列產業都將因為共享經濟而變得更高效、環保和節能。
不到萬不得已 還是少管的好
解放周一:中國有句流行的話叫“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共享經濟的發展,也會給管理帶來不少難題。
羅賓·蔡斯:用這句話來描述對共享經濟的監管很有趣。自主性和獨立性是將人人共享與其他經營模式區分開來的關鍵因素,從政府的角度來看,這類共同體的最大優勢在于人們可以自主創業,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政府還是少管的好。
很多平臺在發展過程中,會不斷地試錯,從錯誤中得到進化,在一家新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前,我認為政府要少“吹哨”。
解放周一:對政府有什么具體的建議嗎?
羅賓·蔡斯:第一就是要允許個人進行小的試驗,因為我們需要不斷試錯。如果確實需要進行必要的管理,政府首先應該做的是向平臺施加壓力,從而保護個體經濟的流動性。
人人共享結構的優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參與的多樣性。若是把多樣性抽走,也就抽走了彈性和冗余,抽走了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抽走了本土化和人文情懷,抽走了快速的閑置資產合伙投資,也抽走了極速的遞推學習能力。
第二是政府應該制訂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稅務和管理條例。同時我要大膽建議各國政府,將勞動標準、補償保險、健康福利等福利惠及每一位公民。因為在傳統的就業中,法律規定企業必須為員工提供各種勞動保障和勞動福利,但在共享經濟模式中,一個人可能會在數個平臺上工作,卻并不固定從屬于其中的任何一個平臺,這樣也就沒有了機構為他提供勞動保障和福利。
解放周一:過剩產能是人人共享平臺向外界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關鍵,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過剩產能?
羅賓·蔡斯:可以共享的東西太多了:物業、資源、時間、數據,等等。比如此刻我們身處的陸家嘴商務區,可能對面大樓里很多房間是空著的,而有一家叫Wework的網站就能幫助人們把辦公室的空余時段和空余空間租出去。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我們的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可以利用的過剩產能。
共享經濟
■ 人人共享結構的優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參與的多樣性。若是把多樣性抽走,也就抽走了彈性和冗余,抽走了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抽走了本土化和人文情懷,抽走了快速的閑置資產合伙投資,也抽走了極速的遞推學習能力。
■自主性和獨立性是將人人共享與其他經營模式區分開來的關鍵因素,從政府的角度來看,這類共同體的最大優勢在于人們可以自主創業,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政府還是少管的好。
上一篇:“變”與“不變”的辯證法